生态移民背景下新农村建设探究

生态移民背景下新农村建设探究

ID:6212796

大小:3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1-06

生态移民背景下新农村建设探究_第1页
生态移民背景下新农村建设探究_第2页
生态移民背景下新农村建设探究_第3页
生态移民背景下新农村建设探究_第4页
生态移民背景下新农村建设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态移民背景下新农村建设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生态移民背景下新农村建设探究  【摘要】通过调研,对已建成的移民新村和即将移民的老村进行对比分析,对目前移民新村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同时对原始村落风貌、传统民居、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关键词】移民新村;村落风貌;传统民居一、研究区域概况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地处青海省东部黄河上游,东接甘肃省积石山县和临夏县,南邻甘肃省夏河县和青海省同仁县,西靠尖扎县,北连化隆县和民和县。高原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夏无酷署、冬不甚寒、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悬殊。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年平均气温平均8.5℃。昼夜温差大

2、,全年降雨量264.4毫米,南北差异很大,分布不匀,主要降水量集中在6-8月。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根据循化县志2005年人口普查记载,少数民族占93%。全县3镇6乡154个行政村,总人口12.69万人。其中,撒拉族7.89万人,占总人口的62%,占全国撒拉族总人口的80.5%;藏族2.96万人,占23.3%;回族1.06万人,占8.3%;汉族7540人,占5.9%;其他民族203人,占0.5%。全县主要以农业为主,牧、林为辅,牧业区以畜牧为主,兼种饲草、饲料。9二、调研现状1.存亡边境上的老村——大庄村在我国西北独特

3、的自然环境中,撒拉族经过与周围其他各民族的长期交往,以及受伊斯兰教等因素的影响,其村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空间结构,既有中亚西亚的特点,又融人了当地其他民族的风格。撒拉族聚落结构和布局主要是根据血缘的亲疏远近,在这种有序的社会内部组织结构基础上形成的“围寺聚族而居”的血缘性聚落。大庄村是典型的线型村落,顺应山谷地形,沿着道路呈东西布局。贯穿大庄村的一条村级道路,宽约6米左右。村内通行道路宽度不等,最宽时有近3米,窄时不到2米。有商住合一的店面数间、两处医务室、一个小学,以及清真寺一座。据循化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统计,孟达

4、地区原有100多座篱笆楼,目前仅存14处。而在我们所处的大庄村更是所剩无几。通过调查发现,当地居民多为三代同堂,邻里之间的血缘性很强,多为亲戚,血缘性聚落特征明显。此次所调研的两户篱笆楼,就坐落在村东的小路尽头。百年风雨的篱笆楼,如今屹立在水库旁边,好像随时都会有被掩没的危险。9小路尽头正对着的农家是门牌号为160,和它相邻的159户一样,是这里年代久远的篱笆楼中仅存的其中两家。家中人口为13人,调研时只有婆婆,媳妇和小孙子在家。主要收入来源为种地和打工。整个院落是典型的合院式庄廓民居。庭院平面布局为“口”字形。正房为篱笆

5、楼,坐北朝南,为一字型的平面型制。东西厢房均是因家庭成员的增加而后期加建的。篱笆楼带有廊檐,一层已重新修整过,为长辈居住。通向篱笆楼二楼的木质楼梯又陡又斜,木板搭建的走廊踩上去吱呀作响,上面堆满了杂物。因西厢房为已成家的儿子和媳妇居住,院中又为这个相对独立的小家庭以生土砌墙,隔出了一个小院子,中间庭院在靠近东厢房的位置设有花坛。房屋以木构架承重,平屋顶草泥抹面,使房屋与庭院融成一体。檐廊的木雕花形端庄雅致,即使饱经风雨,依旧不难看出当时匠人们的高超工艺。159户的院子比160户的要狭窄些。篱笆楼被后期加盖的新房挤在院落的西

6、北角,如今已经无人居住。调研时只有马大娘一人在家中居住,其他人或打工或读书皆很少回来。这户的篱笆楼为钥匙头的平面形制,楼梯不像160户在靠东的一侧,而是直接倚在楼前。轻轻推开二楼居室那摇摇欲坠的门,室内的炉子灶台案板等都还保留着原样。另一间屋内摆放着以前的柜子桌子等以前的家具,农耕工具也堆放在这里。看着这些不难想象以前人们在篱笆楼里生活的样子。而如今,这些古篱笆楼即将被水库淹没,保护出现种种困难。2.风貌繁杂的移民新村——木场村9木场移民新村位于积石峡水电站木场村移民新村位于循化县城北约4公里的河北滩。新村共占地398亩。

7、共安置移民136户,479人左右,属于规模较大的移民村落。在选址上考虑到了当地的自然气候,整个新村背山而建。从微气候的角度来看,其目的是为了避大风沙及风寒的综合考虑,形成前低后高的态势。整个新村布局呈片状,队列规整。以呈“丰”字形的路网布局组织整个新村交通,一条宽为10m左右的道路贯穿南北,东西分布的次干道宽为7米左右。道旁均种有绿植。村落的主入口位于南向,整体村落空间比较单调。新村入口处的西侧建造有篮球场和一系列的健身器材,也是村落唯一建成的公共配套,其余村落配套设施正在建设中,其中亦包括了一座清真寺。通过调研,木场移民

8、新村的民居皆由各户人家自己兴建,政府补贴,由此导致其民居类型五花八门,传统民居文化缺失严重。每户的宅基地平均为5分地左右。从家庭结构上来看,移民村除了少数联合家庭外,都是核心家庭。一对中年夫妻与一个或几个未成年子女一起生活,夫妻年龄平均在35岁~40岁。(1)单体民居现状调研一:9这是户姓马的人家,调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