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123470
大小:6.00 MB
页数:48页
时间:2021-04-17
《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复习.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授课人:刘丽珍第五单元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一、近代社会生活变化(1840—1949)1.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2.影响社会生活习俗变化的因素3.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的特点4.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的影响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1949—)1.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2.社会生活习俗变化的原因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小结近现代社会生活、习俗变化的特点总特征:传统、保守开放、近现代化①近代时期:西方影响明显,中西合
2、璧、新旧并存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化、独立化③改革开放后:国际潮流化提升总结近现代以来我国人民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时间历史背景鸦片战争以后辛亥革命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洋货”大量涌入,上海等近代化大城市崛起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国家把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努力改善国计民生,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1.自由恋爱2.订婚3.婚礼:证婚人、介绍人、主婚人依次入席;证婚人宣读婚书;证婚人、介绍人与新人各盖印章,新郎、新娘交换饰物;行
3、三鞠躬礼;来宾贺词,各种答谢。旧式婚姻情况新式婚姻情况1.父母之命,媒妁之言2.问名(互问庚贴卜之)3.会亲(即订婚)4.请期(男家备糕点、请柬、说明迎娶日期及各种注意事项)5.纳采(男家备礼纳之女家,俗称“过大礼”)6.过妆(送嫁妆)7.娶亲8.回门1.自由恋爱2.订婚3.婚礼:证婚人、介绍人、主婚人依次入席;证婚人宣读婚书;证婚人、介绍人与新人各盖印章,新郎、新娘交换饰物;行三鞠躬礼;来宾贺词,各种答谢。依据材料概括指出近代新式婚姻在思想观念和礼仪方面的进步之处。1.下列属于西餐传入对中国传统饮食产生的影响是①对中国四大菜系的形成产
4、生了重要影响②西餐中常用的原料进入餐桌③经营西式食品的食品厂出现④中国传统的饮食习惯发生改变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C.②③随堂演练2.关于近代中国的剪辫子潮流,下列哪个说法是不正确的A.归根结底是生产力、生产关系推动的结果B.反映了在革命风潮的推动下社会风尚的剧烈震动C.体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D.剪辫子等生活方式的变化又会推动社会关系的变化再见等级官服长袍马褂满汉美食深宅大院布衣粗食普通民宅鸦片战争前中国人物资生活上等社会普通百姓衣食住衣食住1.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1840—1949)变化主要在城市,近代广大农村
5、仍处在落后、闭塞状态,传统生活习俗沿袭下来。(1)物质生活:衣:鸦片战争后“洋布”“洋装”渐入百姓生活辛亥革命后,中山装受欢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服、旗袍、学生装流行食:鸦片战争后西餐馆、面包房、咖啡馆出现,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时尚住:欧式洋房和中西合璧建筑在通商口岸增多(2)社会习俗:维新派倡导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革婚姻制度辛亥革命后,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采用新式社交礼仪、新称呼;采用西方历法,增添国庆元旦等新节日。(1)鸦片战争后,伴随西方列强的侵略,西方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也逐渐传入中国;(2)中国政府推行各种改革,如清末“新政”
6、、临时政府移风易俗的措施,推动了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3)西方自由、平等和民主思想不断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深刻的影响了社会生活的变迁;(4)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城市的近代化也推动了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2.影响社会生活习俗变化的因素3.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的特点(1)与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密切相关,并伴随近代中国民主进程的发展而不断深入(2)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过程(如服饰的变化)(3)变化在地域上严重不平衡,城乡差别极大(4)实质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文化逐渐融合,且始终保持着中国民族特色(1)政治:有利于反
7、封建斗争,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2)经济: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发展;(3)思想文化: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总之,这些变化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4.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的影响随堂演练1.(2009年安徽卷15)下列图片反映了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化,其中具有反清革命色彩的是ABCD随堂演练2.(2009广东卷11)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风尚的是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3.(
8、2008年江苏卷6)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B.西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