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121046
大小:1.85 MB
页数:45页
时间:2021-04-17
《最新小学数学思维训练课件ppt.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思维训练作用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数学离不开思维,没有数学思维,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训练人的思维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数学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任务训练方法即以某一知识为端点,将若干项知识经过联想活动纵向组合起来,形成有层次有过程、动态发展的思维的方法,体现出逻辑递进关系。单向延展法1训练方法即以某一知识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自由的扩展开,形成多方面、多角度的思维活动方式。平时有些学生思维狭窄,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变化,就不知所云。注意引导学生沟通前后单元、此单元和彼单元的知识联系,打破知识单元的框框,促使学生在多思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2、和发散性。多向延展法2多向延展法2(一) 叙述理解延展如根据:“甲相当于乙的3/5”我要求学生改变角度叙述:“甲相当于乙的60℅”“甲与乙的比是3:5”“乙相当于甲的5/3倍”“甲比乙少2/5”“甲与乙的和相当于乙的8/5”“甲与乙的差相当于乙的2/5”。多向延展法2(二) 转化基准多向延展如“乙筐西瓜的个数是甲筐的3/5”:以甲筐为单位“1”,则乙是甲的几分之几?(3/5),以乙为单位“1”,则甲是乙的几分之几?(5/3),甲比乙多多少?( 5/3-1=2/3),总数是乙的几分之几?如果以总数为单位“1”,则甲是总数的几分之几,乙是总数的几分之几等。多向延展法2(三)思路辐射延展感
3、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与灵活性,并比较不同方法的特点,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如“有两人各自骑自行车行走。当甲车轮滚动40圈时,乙车轮在同样的距离中滚动了30圈,如果乙车轮的周长比甲车轮的周长长0.32米,求这段距离。”多向延展法2解法一:用归一法解。先求出甲车轮旋转一周的距离,再求总距离。0.32×30÷(40-30)×40.解法二:用倍比法解。先求出甲车轮旋转10圈的距离,再求出总距离。0.32×30×〔40÷(40-30)〕.解法三:用分数法解。以这段距离为单位“1”。0.32÷(1/30-1/40)。解法四:用列方程求解。根据车轮滚动的距离相等关系,设甲车轮的周长为X米,那么可
4、以列出这样的方程:40x=30(x+0.32).解法五:运用比例来解。根据距离一定,车轮周长与周数成反比例关系,设甲车轮的周长为X米,则30:40=x:(x+0.32)。解法六:根据求最小公倍数方法解。有30和40的最小公倍数=2×5×3×4=120,0.32×120=38.4(米)。训练方法许多教育者认为如果我们的学生有了解题后反思的良好习惯,就能很好地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从而学好数学。解题后反思是指解题后对审题过程和解题方法及解题所用知识的回顾与思考。反思延展法3反思延展法3如:“给你一段20厘米长的细铁丝做成不同的长方形或正方形,你能做几个?它们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学生通过思考
5、,有以下几种:长方形:长9厘米 宽1厘米 面积9平方厘米长8厘米 宽2厘米 面积16平方厘米长7厘米 宽3厘米 面积21平方厘米长6厘米 宽4厘米 面积24平方厘米正方形:边长5厘米 面积25平方厘米训练方法就是教师以一组一组的题目呈现,通过题组训练,打破思维定势的一种思维训练方式。学生在用某种思维模式多次解决同类问题而形成思维定势后,再遇到相类似的新问题时,往往会出现机械套用以前思维模式的倾向,而且同一方法使用次数越多,这种倾向越明显。思维有了较多的定势,就会阻碍数学思维的发展。采用题组进行教学,选取的题型一般为基本题与变式题整体出现。破思维定势训练法4破思维定势训练法4基本题:甲
6、车间一月份加工食品240吨,二月份比一月份多加工1/4,二月份加工多少吨?变式题:去年,甲厂收入比乙厂多1/5,乙厂收入1000万元,甲厂收入多少万元?结构变式题:甲车间一月份加工食品240吨,二月份比一月份少加工1/4,二月份加工多少吨?叙述变式题:甲车间一月份加工食品240吨,二月份如果再多加工一月份加工吨数的1/4,就和一月份一样多,二月份加工多少吨?通过这样的题组练习,训练学生思维,提高思维能力,使学生不因结构的定型化而产生思维定势。训练方法常规求异法,不是指一题多解的求异思维训练,是指摆脱常规思维的支配,独辟溪径,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引导学生从新的思维角度去思考问题
7、,以求得问题的解决的思维训练方式。常规求异法5常规求异法5案例1:用12根火柴棒摆6个相等的正方形,你能摆出来吗?”(正方体)案例2:张师傅要加工一批零件,每小时加工240个,7小时完成。如果要在6小时完成,平均每小时应加工多少个?学生都是这样做的:240×7÷6=280(个)。觉得容易,不再思维。我在学生不再思维时,在黑板上写了这样一个算式:240+240÷6=280(个)。问:你认为这样做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许多学生傻眼了。我就引导学生思考、合作讨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