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采煤沉陷区搬迁城镇化安置模式探究

淮南市采煤沉陷区搬迁城镇化安置模式探究

ID:6211811

大小:31.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1-06

淮南市采煤沉陷区搬迁城镇化安置模式探究_第1页
淮南市采煤沉陷区搬迁城镇化安置模式探究_第2页
淮南市采煤沉陷区搬迁城镇化安置模式探究_第3页
淮南市采煤沉陷区搬迁城镇化安置模式探究_第4页
淮南市采煤沉陷区搬迁城镇化安置模式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淮南市采煤沉陷区搬迁城镇化安置模式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淮南市采煤沉陷区搬迁城镇化安置模式探究  摘要:工业生产不断向城镇聚集,而服务业在其带动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煤炭城市应时代而生,伴随煤炭开采而成长,纵观其城镇化发展历程都呈现出一个明显的特征:煤炭资源开发到哪城镇就建设、发展到哪。同时,由于采煤沉陷区造成的村庄搬迁,又形成新的搬迁集聚区,即,新的城镇。城镇人口也伴随着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尤其是采煤沉陷区,城镇化发展呈现出很强的自发性。本文试图对淮南市采煤沉陷区搬迁城镇化安置模式进行研究。关键词:采煤深陷区;搬迁安置;城镇化中图分类号:F2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当前,我国的城镇化水平正在不断加快,进入到了高速发展时期。将

2、城镇化发展的态势以科学的方式来分析,以认识地区实际情况为前提,探索出适合本地区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对于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煤炭城市,作为我国城镇化发展中的一类典型城市,本文试图通过对于这些城市的发展脉络进行研究,并结合煤炭企业提出的“未采先搬、集中安置”的思路,建立一种适合于本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沉陷区居民搬迁安置模式。101、淮南市城镇化发展与煤炭开采的关系1.1淮南市煤炭矿井分布淮南市位于安徽省中北部,分为淮河以南的老矿区和淮河以北的新矿区。现有大小矿井20座,淮南矿业集团有潘一矿、潘一矿(东区)、潘二矿、潘三矿、潘四东矿、朱集矿、丁集矿

3、、顾桥矿、顾北矿、张集矿、张集矿(北区)、谢一矿、新庄孜、李咀孜矿共15对矿井,国投新集集团有新集矿、花家湖矿、八里塘矿、杨村矿等矿共4对矿井,皖北煤电集团有朱集西矿,2012年淮南市原煤生产能力接近1亿吨。1.2淮南市城镇化发展与煤炭开采的关系1.2.1城镇因煤而起早在明朝初期,淮南市境内开始有民窑采煤,到了清末民初,民营煤矿大通煤矿公司组建,市境内开始出现近代工业,人口开始聚集,多以矿工、矿工家属以及矿区管理人员为主,至此大通集镇形成。这一时期主要是自发性的城镇化,城镇还只是矿区劳动力日常生活娱乐的场所,尚不具备城镇的组织和架构。1.2.2城镇随矿而设10民国19年(1930

4、年)国民政府设立淮南矿局,九龙岗建成东西两对矿井,随着人口的不断聚集,商业和运输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九龙岗镇形成,与当时的大通、田家庵并称“淮南三镇”,淮南雏形初显。1949年改设淮南矿区,下辖田家庵、大通、九龙岗、八公山四个镇,建成区面积不足3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3.34万人。这一时期城镇化动力单一,主要以煤炭开采拉动城镇化水平增长,城镇服务水平低下,吸引力较弱;城镇主要功能围绕煤炭开采服务展开,城镇居民仍以煤矿职工为主,且变动频率较快、不稳定,年轻人口和家庭占大多数,男性劳动力占绝对部分,但此时有了专门从事商业、服务业以及城镇管理的人口。1.2.3城镇由煤而盛上世纪80年代以

5、来,随着新的煤层被发掘,大型煤矿不断的建立,淮南矿区的范围也在逐渐地扩大,已经延伸到凤台县域内。随着煤炭开采所带来的原始资本积累,以及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煤矿开采所带来的效益日趋明显,矿区对人口的吸引能力也逐渐增强,此时在矿区周边及附近地区产生了人口集聚的功能点,这些功能点兼具居住、商业、服务业的功能,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更成为了一定区域内的行政服务中心,于是具有现代服务功能的城镇诞生了。10这一时期城镇化动力也出现了多样化,城镇居民来源也发生了变化,有专门从事商业、服务业以及行政办公的其他人口,城镇功能慢慢健全;居民生活质量也开始改善,居住方式发生变化,不在选择依矿或某家公司,而是

6、变成就近的居住社区,其生活环境和稳定性都有较大的提高。城镇的发展不再依托煤炭的开采,基本走上了煤化工、煤电一体化等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城镇发展有了快速提高,人口与面积都有大幅增长。2、新时期淮南市城镇化发展动力2.1淮南市城镇化发展阶段判断美国城市地理学家纳赛姆(RayM·Northam)S型曲线城镇化发展理论表明:城镇化水平在30%以下,为初期平缓发展阶段,此时工农业生产水平较低,工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和农业释放的剩余劳动力都有限;30%~65%或70%,为中期高速增长阶段工业基础已经比较雄厚,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工业快速发展提供大批的就业机会;70%以上,则为后期平稳发展阶段,

7、经济发展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后城镇化增长速度来看,淮南市2010年、2011年、2012年三年城镇化率分别是61.79%、63.7%、65.3%,年均增长1.75个百分点,三年增幅为3.51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同期增幅0.6、0.2个百分点。表明淮南市城镇化发展已进入高速增长的末期。2.2淮南市城镇化发展新动力10根据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当一个地区的城镇化水平达到65%——70%时,城镇产业工人已基本稳定,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对城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