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网络协同教研模型探究

混合式网络协同教研模型探究

ID:6211724

大小:39.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1-06

混合式网络协同教研模型探究_第1页
混合式网络协同教研模型探究_第2页
混合式网络协同教研模型探究_第3页
混合式网络协同教研模型探究_第4页
混合式网络协同教研模型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混合式网络协同教研模型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混合式网络协同教研模型探究  [摘要]网络教研在我国新时期基础教育发展中,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很重要的途径与方法,值得我们研究和探索的内容还很多。建立一种有序的(教研组群内无序组合中的有序教研活动)无固定组群模式的、动态有机组合的网络教研组群(混合式网络协同教研系统),应该说是网络协同教研活动所追求的一种高级的、较为理想的教研方式。[关键词]网络协同教研;教研者模型;系统动态模型;同课异构[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作者简介]李华(1963—),男,甘肃武威人。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信息

2、化教学、数字媒体理论、教育信息化方面的研究。E-mail:nwnulh@163.com.一、问题的提出16混合式网络协同教研方式是面对面方式和非面对面方式的有机结合,从一般传播学的角度分析,在知识信息的交流传递过程中,这种方式的连接度属于中度连接,这种教研方式没有固定的组群模式,而是动态的、有机的组合。应该说这是网络协同教研活动开展所追求的一种高级的、较为理想的教研方式,在与时俱进的同时兼顾到了传统教研优势的发挥,取长补短,和谐发展。我们在《基于网络的协同教研系统研究》一文中,提出了“面对面网络协同教研”、“非面

3、对面网络协同教研”和“混合式网络协同教研”等三种方式(从网络系统教研者间的关联度角度进行分类)。[1]对前两种方式作了详细的研究论述,由于篇幅所限,“混合式网络协同教研”未能谈到,为了研究的完整性,本文对其进行阐述。文章主要从网络协同教研系统的教研者模型建立、网络协同教研系统的动态模型形成以及这一教研模式的运行流程进行了系统论述。同时,对区域网络协同教研系统的典型示范模式“同课异构”展开了讨论。二、网络协同教研者模型(一)教研者模型概念的提出16在传统教研活动过程中,教研者在实际的物理共享空间(如教研讨论室、备课

4、室,或教室、黑板、桌面等空间)中协作教研时,由于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互环境和丰富的交互手段(文字、语音、语调、手势等),人们可以方便而自然地了解到其他人的动态(如位置、动作和行为的意图),共同参与协作教研,并有效提高教研的效率。而在网络协同教研环境中,多个协同教研者协同工作,为完成同一个主题的研讨任务而处于一个虚拟的共享场景,各个教研者在地理上具有分布性的特征,教研者在虚拟的共享场景中的交互和感知远不如在面对面的实际物理共享场景中方便和有效。[2]因此,建立一个有效的教研者模型,是网络教研活动有效开展的前提。教研

5、者模型是网络协同教研系统中对于教研者的抽象表示,通常情况下,它是系统关于教研者教学知识状况的描述。教研者模型的建立,首先让教研者自己感知了解目前所有与自己有关的信息,为自己下一步的决策和行动提供指导;其次也让其他的教研者充分认识了解自己的基本信息和能力信息,尤其是要让引导者或引领者(主持人、教学名师、专家、教授等)感知到教研者对教研的知识内容的兴趣、理解状态非常重要;最后,要让参与网络教研的团队小组成员了解和认识团队群体所在环境状态,包括对团队群体整体概况的了解、对团队群组个体成员行为的知晓等。在协同工作中,团队

6、群体感知是协作的前提条件,是降低协作成本、提高协作效率和减少协作冲突的有效手段。[3][4][5](二)教研者模型元素16教研者模型元素是指在一个网络协同教研系统中,将会有许多角色(教师、校长、教学研究人员、专家学者、大学教授、学生、家长、技术支持人员等)参与到网络协同教研的教学研究过程中,但是起主要角色的只有两类:教研者(教师)和引领者(主持人、名师、专家)。引领者的作用是通过引领、引导,创造他人积极参与的、活跃的教研氛围,从而达到预期教研成果的过程。引领者的角色在网络协同教研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

7、网络教研环境中,在缺乏教师与教师、教师与专家面对面沟通的情况下,对那些初级教研者的教学研究的引领就显得尤为关键。本文主要讨论一般教研者模型,引领者的角色将由网络协同教研的组织者或意见领袖来替代实现,它具有一定的信念和推理的能力,它重在帮助教研者完成教研任务,并能为教研者提供一些教学研究的策略、方法、意见和建议等。(三)教研者模型在一个网络协同教研系统的环境中,教研者模型是建立在教研者对网络环境中动态变化的知识信息感知的基础之上的,教研者借助于网络教研环境了解目前所有与自己有关的信息,为自己下一步的决策和行动提供指

8、导。教研者的感知信息包含以下四类:[6](1)社会感知(SocialAwareness),是指教研者对网络协同教研系统内教研小组成员或教研群组成员社会关系的感知;(2)任务感知(TaskAwareness),是指对如何完成教研任务的感知,不同的教研主题会给教研者带来不同的教研任务,有些任务是自觉担当的,有些也可能是被要求的;(3)概念感知(Concept16Aaware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