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115067
大小:1.89 MB
页数:55页
时间:2021-04-17
《最新大学解析解析教学讲义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大学解析解析壹贰叁何为《四书》《大学》作者《大学》三纲八目肆“大学”定义大学校训中的《大学》格言河南大学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厦门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东南大学止于至善香港大学明德格物河南理工大学明德任责《五经》指儒家的五圣经,即《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温柔宽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词比事,《春秋》教也。汉武帝立五经博士,儒教国家化由此谓开端。《大学》——儒家的人生哲学和政治纲领。《中庸》——儒家的哲学观和人生观。《论语》——孔子的言
2、行录,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本原理。《孟子》——孟子的言行录,奠定了儒家的政治思想体系。《四书》的经典地位及意义在于扩大了《五经》的价值体系。《五经》的经典意义在于对原典的保存,但未反映变化了的时代需求和时代精神。《四书》则扩大了经典的开放价值体系,既满足了不同时代的文化需求,又是一个划时代的宋学的凝集。贰《大学》作者《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人生哲学的论文,也是儒家最有系统的一篇政治哲学论文。《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没有单行本,也不知作者是谁。汉代人说子思所作,宋代人以为曾子所作,清代人以为汉代群儒作。近人认为是思孟学派的作品。也有人认为
3、是秦汉之际荀子后学之作。北宋司马光撰著了《大学广义》一书,这是《大学》单印本的开始。但司马光没有改动《大学》原文,也没有指明《大学》是谁作的。到了程颐,他移易《大学》原本章节,成《大学》定本。程颐、程颢尊崇《大学》,认为《大学》是孔门的遗书。朱熹认为《大学》是曾子及曾子门人作,这是为了建立从孔子到曾子、到子思、到孟子、到二程、到朱熹的道统。朱熹对《大学》原文作了改订整理。认为《大学》所教,是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大学》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圣外王之道。“大学”定义“大学”一词包含三种意思:(1)指成人所
4、受的教育。与“小学”相对而得名。古代把童子所接受的启蒙教育称为“小学”,而把成人所受的高等教育称为“大学”。(2)大人之学。“大人”与“小人”相对而言,“大人”指贵族,“小人”指一般平民。大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小人则没有。(3)大觉。“大觉”是佛教用语,有自觉和觉他两层意思。叁第一种最接近《大学》的原旨,所以朱熹加以采用。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大学》三纲八目《大学》的内容至今仍然有着深刻的含义,是儒家论述修身治国
5、的重要篇章。《大学》提出了修己、治人、平治天下的三纲八目。所谓三纲,即大学的三个宗旨,所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肆所谓八目,即实现三纲的八个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止于至
6、善明德新民《大学》三纲八目结构图正心格物致知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坤》象传)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乾》象传)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朱熹注)格物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坤》象传)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乾》象传)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朱熹补《大学》传)致知“格物”即推究事物的原理;“致知”即使自己的知识达到极致(无所不知,能认识到万事万物的本来之理)。《大学》:“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
7、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物。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传)杨震“四知”诚意——司马光《资治通鉴》“诚意”即使自己的意念诚实。《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pán,安泰舒适),
8、故君子必诚其意。”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大学》传)正心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