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101743
大小:1.37 MB
页数:47页
时间:2021-04-16
《最新修辞教学讲义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修辞考点解说比喻比喻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比喻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1.特点比喻三要素:本体——被比喻物,喻体——比喻物,比喻词——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但是有些比喻句中三者并不同时出现。2.分类明喻:喻词:像,如,似,若,似的,像……似的,如同……一样等。暗喻:又叫隐喻。喻词:“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借喻:直接由喻体来代替本体。因为本体不出现,借喻也是最隐蔽的比喻形式。所以它的使用常借助于一定的语言环境,才使人易于理解。博喻:连用几个喻体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地来说明或描绘本体的比喻形式,可用几个喻体说明本
2、体的各个方面,也可用几个喻体说明本体的一个方面。3.作用:比喻的主要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等。运用博喻能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的内涵从各个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表现出来。《金榜学案》P642真题演练【答案】BA把一带一路喻为“新引擎”,C把网络病毒喻为洪水猛兽,D把观念变化喻为“弯道超车”;B雨和“及时雨”本质上是一样的,不是比喻。【2017江苏卷】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
3、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主在观念上弯道超车。《金榜学案》P663真题演练【答案】AA项的“刀俎”和“鱼肉”同人所处的情境相似,所以是借喻。其余三项中的“尧舜”是用此词指代人群中的优秀人物,“干戈”和“玉帛”则分别以战争武器和友好物体指代战争和和平,“西施”以美女名指代心爱之女子。
4、【2016江苏卷】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B.人皆可以为尧舜C.化干戈为玉帛D.情人眼里出西施《金榜学案》P677巩固练习【答案】DA项,“衣冠”代指达官贵人。B项,“珠翠”代指宫女。C项,“孤帆”代指船。D项,运用的是比喻手法。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B.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D.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8巩固练习【答案】AA项是借代,“纨绔”本指“细绢做的裤子”,指代贵族子弟。“膏粱”指精美的食品,代指富
5、贵之家,其他三项都是比喻。下列语句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A.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B.舞银蛇,原驰蜡象?C.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D.远处的山巅,近处的断崖,都笼罩在一片雪帘雾障里9考点解说借喻VS借代相同点: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不同点:①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代中有喻;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只代不喻。②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③借喻可以改为明喻或暗喻,
6、借代则不能。《金榜学案》P67-68巩固练习【答案】:CA孤帆代指船只,B裙带代指女子,D玉勒雕鞍代华贵车马及乘坐的人,章台路指游冶之处。C秋霜喻白发。下列诗句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B.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C.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D.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11考点解说比拟比拟指把物当作人来写、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手法。1.特点有本体和拟体,拟体虽然是明确的,但一般不出现,而只是把适用于拟体的词用在被拟体上。2.分类①拟人,是人格化的手法,可以把无生命的物写得栩
7、栩如生,也可以把有生命的物写得可爱可憎。例: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床。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②拟物,赋予人以物的特性,把它当作物一样来描述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述的一种比拟。根据被比拟对象的属性,拟物又可分为人物拟物和事物拟物两小类。例: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布鲁诺的思想在自由的人民当中翱翔。(以物拟物)《金榜学案》P6512真题演练【答案】BA、C、D三句分别将东风、芍药、蔷薇、南风拟人化,这容易辨别的。B句有点难度,难在对“见”与“闻”的主体到底是“谁”,容易混淆,如误解为“浮萍”与“小艇”,则此句就会被
8、判为拟人句;其实联系上下句,“见”与“闻”的主体应为船上的人,因而此句不存在拟人修辞手法。【2015江苏卷】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