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ik术中两种不同模式治疗中高度近视散光疗效比较

lasik术中两种不同模式治疗中高度近视散光疗效比较

ID:6209040

大小:2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1-06

lasik术中两种不同模式治疗中高度近视散光疗效比较_第1页
lasik术中两种不同模式治疗中高度近视散光疗效比较_第2页
lasik术中两种不同模式治疗中高度近视散光疗效比较_第3页
lasik术中两种不同模式治疗中高度近视散光疗效比较_第4页
资源描述:

《lasik术中两种不同模式治疗中高度近视散光疗效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LASIK术中两种不同模式治疗中高度近视散光疗效比较  [摘要]目的LASIK术中两种模式治疗中高度近视散光疗效比较。方法中高度近视散光90例,分为个体化组和传统组各45例。传统组采用常规LASIK程序;个体化组采用个体化程序。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裸眼视力、球镜、柱镜检查情况基本一致(P>0.05)。术后3个月,两组裸眼视力、球镜改善情况基本相似(P>0.05),但个体化组的柱镜改善较传统组更明显(t=2.50,P0.05),术后3个月个体化组均优于传统组(P0.05),具有可比性。1.2术前检查包括裸眼视力检查、

2、角膜地形图检查、裂隙灯眼前段检查、眼底检查、眼球AB超检查、电脑验光、主觉验光、非接触式眼压检测等。1.3手术方法采用日本尼德克准分子激光仪NIDEKEC-5000和SCMD气动平推式微型板层角膜刀,角膜瓣厚130~160μm,切削直径4.5~6.0mm,平均(5.85±0.26)mm。修边区直径比切削区直径大1.04mm。传统组激光球镜治疗量按验光度数附加10%~20%,柱镜按nomograme定量不附加,蒂位于鼻侧。个体化组患者进行手术时采取个性化的治疗程序。按照每个个体的不同情况,设置个体化的手术参数,然后

3、进行角膜瓣的制作,掀开角膜瓣后采用激光器中的虹膜定位系统进行虹膜定位,术中激光跟踪患者眼球的旋转度数和瞳孔中心相的偏移幅度,计算机经过计算后自动进行参数补偿。所有手术固定由同一主刀医生进行手术。1.4术后处理术后滴用典必舒眼药水,第一周4次/天,逐周减量一次并监控眼压,4周后停用;潇莱威眼液4次/d,共10d。于术后3个月复查视力及眼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检测项目包括验光、裂隙灯、非接触式眼压计、远视力、角膜地形图等检查。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5软件,数据结果采用(x±s)表示,两组计量资料相互比较采用

4、t检验,两组计数资料相互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术后3个月,两组裸眼视力、球镜改善情况基本相似(P>0.05),但柱镜检查发现,个体化组的柱镜改善较传统组更明显(t=2.50,P0.05)。3讨论4LASIK是目前主流的屈光手术,其治疗的近视效果已经普遍获得临床医师的认可,它在治疗中高度近视和散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面已得到广大学者的一致肯定[7-9]。与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手术相同,目前广泛应用的LASIK手术是利用准分子激光对患者的术眼角膜进行圆柱形或椭圆形切削,以使垂直于切削长轴方向的

5、角膜相对变平,从而降低术眼的屈光度,达到治疗近视散光的目的。但不同的是,LASIK手术的切削部位在角膜前弹力层下的基质内,故角膜上皮及前弹力层的完整性得到很好保持,所以术后一般不会发生无明显的角膜上皮下混浊和角膜上皮过度增生,因此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LASIK手术显然优于PRK的手术。然而目前认为,传统的LASIK术式依然存在不能精确地治疗散光的度数和轴向,因此有学者认为LASIK手术可能产生医源性散光,并因此影响手术的治疗效果[10]。所以,对不同个体根据其不同情况修正手术参数,可望改善患者的术后视觉质量。近年

6、来在LASIK术中,采用术中实时虹膜定位的个体化修正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采用LASIK手术治疗近视散光,患者术后要想达到理想的裸眼视力与视觉质量,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①散光度数和轴向:4术中柱镜应该依据患眼的实际度数和轴向情况予以充分矫正,球镜度数则根据患者年龄、职业、球镜度数的高低、眼球调节能力等情况,并结合手术医生的临床经验加以确定。②手术中患者的头位和眼位:术中散光切削方向与术前检查的散光轴向应该保持一致,才能保证术后最佳裸眼视力的获得。③手术区的直径和修边径:与患者术眼术后的视力及眩光等情况有关,

7、故术前应结合患眼的角膜厚度、瞳孔大小以及患眼的屈光度等综合考虑设计。④角膜瓣的制作质量直接影响患者术后散光。LASIK手术引起的散光与负压环和角膜切削直径的大小有密切关系,负压环直径小于8.5mm和角膜切削直径小于6.0mm均易引起术后散光,可能因为角膜瓣和角膜切削直径过小可引起不均匀的激光切削面有关。由于传统的LASIK手术中,易发生瞳孔大小的变化、患者眼球的不自主旋转以及手术进行时眼球轻微的颤动、转动等均可导致瞳孔中心移位,因此术中若不能及时加以弥补,就可能会产生偏中心的切削,导致医源性散光的发生,从而使患眼

8、术后残留一定的散光,影响术后的视力情况和视觉质量;而采用个体化的虹膜定位技术不仅能补偿术中因眼球颤动、转动所造成的部分切削误差,更重要的是其对虹膜纹理角及巩缘血管进行追踪匹配,在手术进行时可以根据患者的实时虹膜图像实时追踪术眼瞳孔中心位置及眼球旋转、偏移角度,通过计算机自动调整激光的发射角度,尽最大可能避免切削中心的偏移发生,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术后视力与视觉质量。本研究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