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090063
大小:646.5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21-04-15
《最新中医美容学-驻颜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美容学-驻颜一、驻颜驻颜是指延缓颜面肌肤的衰老,使之保持红润、细腻、光滑、富有弹性,体现自然健美,是抗衰老的目的和结果之一(一)美学标准1.面部肌肤健美的标志富有弹性,柔软坚韧,肌肤丰满;纹理细腻,湿润柔嫩,平整光滑;肤色白皙或红黄隐隐,洁净光泽2.面部肌肤衰老的表现弹性降低,肌肉松弛,皱纹出现,上睑松垂,下睑如袋,肌肉塌陷;纹理粗大,干燥坚硬,粗糙不平;肤色晦暗;红白隐隐,斑痣褐斑(二)影响因素1.肾精虚衰中医传统理论即认为,“肾气”盛衰是决定机体生长、发育、衰老的内在因素。经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
2、七而天癸至,任脉通……;男子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说明了肾气、天癸在生长发育生殖上的作用。天癸绝,是衰老的重要标志。如经文:“女子七七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张景岳曾论及:“虚邪之至,害必归阴。”“五脏之伤,穷必及肾。”随着年龄的增长,一是机体内在肾气精血有其自然的生长虚衰的过程;一是机体经受六淫七情、外伤疾病,损耗身体,伤及气血、五脏,其最终转归也必导致肾衰。(3)瘀血阻络八味丹坤汤组成:熟地、山茱萸。山药、丹皮、茯苓、泽泻
3、、附子、肉桂、丹参、益母草功用:补肾化瘀,抗衰驻颜(4)瘀血内停二陈汤《和剂局方》组成: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乌梅、生姜功效:化痰降浊。抗衰养颜2.外用药物(1)鹿角膏《太平圣惠方》【组成】鹿角霜60克,牛乳1升,白芷、川芎、细辛、白芷、白附于、白术、杏仁各30克,天门冬45克,酥90克。【功效】祛风活血,嫩肤除皱。【制备】上药捣罗为未,入杏仁膏,研令匀,用牛乳及酥于银锅内,以慢火熬成膏。【用法】每夜涂面,旦以浆水洗。【方药解说】牛乳和酥皆甘润滑腻,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皮肤所需的营养成分,可滋
4、润濡养肌肤,使皮肤嫩白细腻,富于弹性而不易衰老。再配以白芷、白附子、细辛、白术、杏仁、白蘅、天门冬等长于祛风散热、润肤白面的美容药物,则更可增本方悦泽容颜,却老除皱的美容效果。本方用时夜涂旦洗,延长了药物作用于皮肤的时间,有利于营养成分的充分渗透和吸收。用浆水洗面有滋养润白皮肤的作用。(2)艳容膏组成:白芷、甘菊花、白果、红枣、珍珠粉、猪胰功用:滋养皮肤,防皱祛斑(3)面脂组成:杏仁、白附子、密陀僧、胡粉,白羊髓,珍珠粉,白鲜皮,鸡子白,酒用法:上药先以杏仁入少量酒,研成膏,下鸡子白研100遍,游侠羊髓研200遍,后
5、以诸药末纳之,后渐渐入酒,令尽,于瓷盆中盛。每夜以浆水涂面,拭干涂之。、净面驻颜方白蔹、白术、白附子、白芷各100g,藁本150g,猪胰3具。将猪胰水渍去赤汁煮烂,余6味为末,酒水各半升相和煎数沸,研如泥,合诸药于酒中,以瓷器贮封3日。每夜取敷面,旦以浆水洗去。本方出自《千金要方》,有驻颜悦色之功。护肤抗皱散组成:当归、丹参、北芪、生地、麦冬、白芷、白附子、人参、田七用法:诸药研磨,过180目筛,经干燥处理,以新鲜鸡蛋少许,加水或蜂蜜调匀后敷面部,每周一次3.针灸疗法(1)毫针刺法主穴: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溪配穴
6、:阳白、丝竹空、迎香、四白、颧髎、攒竹、地仓、颊车(2)灸法①灸足三里操作方法:用艾柱直接灸2~3壮或艾条悬灸3~5min②灸神阙方法:隔物灸麝香,丁香,青盐,夜明砂,乳香,木香,小茴,没药,虎骨,蛇骨,龙骨,朱砂,雄黄,白附子,人参,附子,胡椒,五灵脂,槐皮、艾叶。另用白面作条,圈子脐上,将前药1料,分为3分,内取1分,先填麝香末5分入脐眼内,又将前药1分,入面圈内,按药令紧,中插数孔,外用槐皮1片盖于药上,艾火灸之。无时损易,壮其热气,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一身热透,患人必倦沉如醉,灸至50-60壮,遍身大汗,上
7、至泥丸宫,下至涌泉穴,苟不汗出,则病未愈,再于3-5日后又灸,灸至汗出为度。(3)拔火罐主穴:第一组:合谷、滑肉门第二组:膀胱经第三组:肺俞、肝俞、滑肉门操作方法第一组:留罐20min,每周3次,可使肌肤细腻第二组:用少量按摩油,均匀涂于背部,拔罐在背部,双手提拉玻璃罐沿膀胱经从下向上、从上到下均匀拉走,出现两条红色印痕既可,能预防肌肤老化第三组:可美容皮肤,先仰卧拔罐20min分钟后,在俯卧拔背俞穴,留罐20min(4)耳穴疗法穴位:皮质下、内分泌、肾、心、脑、面操作方法:毫针刺,刺入的气,留针30min,每日1次
8、,两耳交替,30min为一个疗程4.推拿疗法(1)面部美容穴位推拿常规手法(2)耳穴按摩第一步:全耳按摩。双手掌心磨热后,摩耳背面约5~6次,然后劳宫穴对准耳郭腹部,正反转各揉18~27次第二步:摩耳轮数10余下第三步:揉捏、拽拉耳垂10余次第四步:双手食指、拇指相对按摩耳屏和对耳屏各10~20次第五步:用双手食指尖按揉三角窝、耳甲艇和耳甲腔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