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086652
大小:3.99 MB
页数:47页
时间:2021-04-15
《最新七5单元P85例题78读数写数5课时教学讲义PPT.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七5单元P85例题78读数写数5课时这个数的最高位是()位,它是由()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复习导入数位顺序表……()位()位()位()位个位1.2.十百千万千2336活动一:学读数活动任务:1.先说数的组成,再读出来。想一想,你是怎么读出来的?活动流程:1、自主学习:想一想,中间和末尾的0怎么读。2、小组讨论:小组内交流统一意见3、展示分享:一组代表交流并分享,活动要求:自己读数3745读作:三千七百四十五从高位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读作:二千三百三十六试一试。你知道万以内的数怎么写吗?从高位写起,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中
2、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在计数器上拨数,再写出来。一千三百四十二三千零六十九七千零一二千七百一万活动三:知识运用活动任务:用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练习活动流程:1.自主完成练习。2.小组讨论:在小组内交流结果。3.展示分享:全班交流结果读作:五百六十读作:三百六十六读作:二千五百四十柳河公园共有柳树560棵。这一年共有366天。养鸡场一天约收鸡蛋2540个。写作:7000写作:1250写作:70621.写出下面各数。用肉眼能看到的星星大约有七千颗。图书馆有一千二百五十种杂志。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达七千零六十二米。(2)9个千和2个一组
3、成的数。写作:读作:。(3)8个千和3个十组成的数。写作:读作:。9002九千零二8030八千零三十2.写一写,读一读。(1)4个千、8个百、3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数。写作:读作:。4832四千八百三十二3连一连。六千零三六千零三十六千三百六千三百零三六千零三十三63006003603363036030(1)十位上是0的数()。(2)中间和末尾都有零()。(3)只读一个零的四位数()。(4)摆出一个零也不读的四位数()。4.用下面的四张卡片,摆一摆。2008、2800、8002、82002008、2080、2800、82008002、802080208020、20
4、80课堂作业作业:第86页“做一做”,第2题。第88页练习十七,第5题、第7题、第9题。中医内科学第四章脾胃系病症第一节胃痛第二节痞满第三节呕吐第四节噎膈第五节呃逆第六节腹痛第七节泄泻第八节痢疾第九节便秘学习目的:掌握脾胃病证的发病特点,以及胃痛、痞满、呕吐、呃逆、噎膈、腹痛、泄泻、痢疾、便秘的概念、病因病机、诊断及鉴别诊断、辨证论治。学习要点:胃痛的概念,病机要点,辨证治疗原则,分证论治;痞满的概念,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分证论治;呕吐与反胃的鉴别,辨证治疗原则,分证论治;呃逆的辨证要点,分证论治;噎膈的概念,与梅核气的鉴别,分证论治;腹痛的病机要点,治疗原则,
5、分证论治;泄泻与痢疾、霍乱的鉴别,病机要点,辨证治疗原则,分证论治;痢疾的概念,病机要点,分证论治;便秘的病机要点,分证论治。脾主运化,升清,主统血,主肌肉、四肢。胃与脾同属中焦,主受纳、腐熟水谷,以通为用,以降为顺,与脾相表里,共为“后天之本”。脾升胃降,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赖脾胃运化水谷以所养。脾胃的病理表现主要是受纳、运化、升降、调摄等功能的异常。脾为太阴湿土之脏,喜温燥而恶寒湿,得阳气温煦则运化健旺。胃喜润恶燥,不仅需阳气的温煦,更赖阴液的濡润,胃中阴液充足有助于腐熟水谷和胃气通降。故脾阳(气)易虚,而胃阴易亏。脾的运化水谷精微功能
6、减退,可出现纳呆、便溏、腹胀、倦怠、消瘦等病变;运化水湿功能失调,可产生湿、痰、饮等病理产物,发生泄泻等病症。若胃受纳、腐熟水谷及通降功能失常,不仅影响食欲,还可因胃气壅滞,而发生胃痛、痞满及大便秘结;若胃气失于和降而上逆,可致暖气、恶心、呕吐、呃逆等。小肠司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之职,大肠则有传导之能,二者又皆隶属于脾的运化升清和胃的降浊。依据脾胃的生理和病机变化特点,将胃痛(吐酸、嘈杂)、痞满、腹痛、呕吐、呃逆、噎膈、泄泻、痢疾、便秘等归属为脾胃病证。脾胃病证的发生与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禀赋薄弱等密切相关,其治疗强调胃以通为用,脾以升为健,恢复脾升胃
7、降的正常功能。上述病证虽归属于脾胃,但与其他脏腑亦密切相关,临证中应注意脏腑之间的关联,随证处理。第七节泄泻概述【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预防调护】【结语】【临证要点】【名医经验】概述泄泻的概念: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要症状的病证。泄指大便溏薄,时作时止,病势较缓。泻指大便直下,如水倾注,清稀如水而势急。但临床上难以截然分开,故合而论之。泄泻源流本病首载于《内经》,《内经》有“骛溏”、“飧泄”、“濡泄”、“洞泄”、“注下”、“后泄”等病名,对本病的病机亦有较全面的论述,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日:“因于露风,
8、乃生寒热,是以春伤于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