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最新[其它]教师考试必备 课件 教育心理学第3章 传统的学习理论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其它]教师考试必备课件教育心理学第3章传统的学习理论学习目标1.理解西方学习理论流派提出的学习概念;2.了解西方学习理论各派别的主要观点和研究事实,并能对之作出简略评价;3.列表比较各学习理论派别对于学习实质、过程、条件的不同看法;4.了解各种学习理论观点对学校教育的启示,并能运用这些观点,分析、解决我国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内容提要西方学习理论的几大体系联结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立一定的认知地图。刺激与反应的联系是间接的,以观念、意识为中介。重视学习的内部过程与条件,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形成S-R联结。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是直接重视学习的,无观念、
2、意识的中介。外部条件与过程,忽视内部过程与条件学习是情感与认知相结合的整个精神世界的活动。学习过程是学生的一种自我发展、自我重视,是一种生命的活动,而不是为了生存的一种方式。联结理论认知理论人本主义二、三大理论体系的主要学习观点一、桑代克的联结说(一)桑代克的学习观点(1898-1930)第二节联结理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S-R联结1联结通过试误过程而建立2试误说:认为联结是通过反复尝试从而逐渐减少错误而建立的,没有什么认识、理解、意识的作用,因而是一个盲目的过程。桑代克迷笼示意图(1)效果律:(2)练习率:(3)准备律:三条学习主律3(二)对桑代克联结说的评价1.第一个系统的教育
3、心理学理论。2.他的学习律,对了解的进程是有意义的。3.依据了实验事实,反映了学习活动的部分实际。4.以试误说概括所有的学习,轻视意识,轻视主观能动作用。5.生物学化的倾向。6.强调原本趋向的作用,低估学习的作用。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说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式条件反射。狗对铃声形成唾液分泌的条件反射。(一)反射理论经典条件反射实验情境操作条件反射:斯金纳式条件反射。可以白鼠学会按压杠杆以获得食丸为例。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区别(二)强化理论强化:增强某个反应发生概率的一种程序。强化物:凡能增强某个反应发生概率的刺激物,叫强化物。学习:学习可
4、以定义为反应概率上的一种变化。操作性条件作用律(强化律):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呈现一个强化刺激,那么这个操作的强度就增加。所增加的不是S-R联结,而是使反应发生的概率。正强化:呈现一个愉快刺激以提高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正强化。负强化:撤消一个厌恶刺激以提高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负强化。惩罚: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撤消一个愉快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惩罚。正强化与负强化强化的程序在连续的强化的条件下,新的行为建立得快,消退得也快;在间歇强化的条件下,新的行为建立得慢,消退得也慢。这可用“辨别假设”来解释。当强化的结果不依赖于有机体的反应时,有机体学会的是“反应是无用的”观
5、念,这将导致习得性失助感。1.概念与实验习得性失助感:(LearnedHelplessness):指一种学习得来的无能为力状态。习得性失助感(三)2.LH效应(习得性无助)分析动机缺失认知缺失情绪缺失塞利格曼1967年的研究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研究了狗在受到预置的不可避免的伤害进所表现出的被动性。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1975年塞里格曼(Seligman)
6、用人当被试,结果使人也产生了习得性无助。实验是在大学生身上进行的,他们把学生分为三组:让第一组学生听一种噪音,这组学生无论如何也不能使噪音停止。第二组学生也听这种噪音,不过他们通过努力可以使噪音停止。第三组是对照,不给被试听噪音。当被试在各自的条件下进行一段实验之后,即令被试进行另外一种实验:实验装置是一只“手指穿梭箱”,被试把手指方在穿梭箱的一侧时,会听到一种强烈的噪音,放在另一侧时,就听不到这种噪音。实验结果表,在原来的实验中,能通过努力使噪音停止的被试,以及未听噪音的对照组被试,他们在"穿梭箱"的实验中,学会了把手指移到箱子的另一边,使噪音停止,而第二组被试,也就是说在原来
7、的实验中无论怎样努力,不能使噪音停止的被试,他们的手指仍然停留在原处,听任刺耳的噪音响下去,却不把手指移到箱子的另一边。3.LH与应付紧张、神经症性抑郁LH状态与神经症性的抑郁表现相同,故LH可作为对抑郁症产生的心理机制的解释之一。为了摆脱习得性失助感:〇要改变失败结局不可控制、不可改变的认识(归因方式)。〇要使当事人相信他的努力是有效的。1.行为矫正的一般观点异常行为不要求助于内部动机、情绪冲突、人格特征来解释。失常行为本身就是问题所在。症状就是问题。只需医治症状。不正常行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