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073070
大小:7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4-16
《简论“民族和声”的虚伪性.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简论“民族和声”的虚伪性廖志坚我国最早提出“民族和声”并试图用作品来证明其可行性的音乐家,应该是桑桐,他的《苗族民歌钢琴小曲三十二首》等一些作品中,对民族和声的运用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但是正如他自己所言那样,其缺陷也是明显的:由于其和弦的连接只需围绕某个调式的中心音(即宫、商、角、徵、羽)进行就可以了。也就是说,某个(宫)调内的各和弦可以自由连接,即所谓的“纵合性”,并不需要像西方和声那样按照T-S—D-T等功能和声的关系进行连接,因此缺乏规律性和可重复性,以致产生混乱。譬如下面这条旋律:传统西方和声可以简单如下进行:中国“民族
2、和声"可以如下多样进行:如果你有兴趣,还可以写出其它和弦进行形式,只要围绕调式中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心音就行,并没有功能和声的限制。但是明显地由于没有小二度和小七度,“和声”进行很空泛,没有冲突感,自然也就没有解决感,甚至还缺乏终止感。为了弥补这种听觉上的不足,有的理论家就变法戏似的给“民族和弦”加进三度和所谓的“清角”、“变徵”,即把非三度叠置的和弦结构调整如下:方法是:1、用相邻的音替代三度叠置和弦中的某一个音;2、在三度叠置和弦上增加一个非三度叠置的音;3、减去三度叠置和弦中的某个音.——崔永日《论中国五声性民族和声的和弦结构》大家都睁大眼睛
3、了:这些明明白白是非常规范的传统西方和弦,怎么套一件小马夹(清角、变徵)就成了中国“五声性民族和弦”呢?其逻辑很简单:外国人有的,中国人也必须有!请大家翻翻我们的历史,虽然纵横几万里,绵延几千年,浩瀚的历史文献中有多少关于音乐的记载?甚至连乐谱(记谱法)都罕见!公尺谱只不过是文人雅士的一个旁注而已.现代记谱法(包括和声)是在20世纪初以后才从欧美或日本引入。自古以来,我们的朝代更替时,首要任务就是要把前朝的一切彻底焚毁,从“焚书坑炉”到“文化大革命",不断地轮回。作为文化附属品的音乐哪能幸免呢?尽管在春秋战国时期就铸造出了精美的编钟,但那只不过是诸侯的
4、私人用品和陪葬品而已。不管我们的祖先是多么地聪明能干,大唐盛世是多么地富甲全球,只需后辈子孙一把大火,就足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以把包括音乐在内的一切,烧你个干干净净!所以,“和声”这个东西就是西方传过来的“舶来品",和钢琴一样。你总不能说我们生产的钢琴也是“民族钢琴”吧?五声音阶和调式自古至今全世界都在用,从东欧国家(如匈牙利的巴托克)到苏格兰(如《友谊地久天长》),从非洲大陆到南美洲。我就不明白它怎么就成了中国(汉)民族的专利品了呢?更荒唐的是还画蛇添足地“创造”出“民族和声"。这感觉就像身上穿着西装,脚上穿着开衩旗袍一样,别扭极了!以其抱着“中
5、国民族和声”这个伪命题,还不如踏踏实实地钻研西方和声,多创作一些公认的音乐作品吧!(2013-11-15)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