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奖励与惩罚的原理.doc

什么是奖励与惩罚的原理.doc

ID:62026714

大小:4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1-04-14

什么是奖励与惩罚的原理.doc_第1页
什么是奖励与惩罚的原理.doc_第2页
什么是奖励与惩罚的原理.doc_第3页
什么是奖励与惩罚的原理.doc_第4页
什么是奖励与惩罚的原理.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什么是奖励与惩罚的原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什么是奖励与惩罚的原理(一)什么是奖励与惩罚?奖励是在行为发生后为维持和增强其行为倾向给予的一种报酬。惩罚是在某种行为发生后给予一定的具有减弱某种行为倾向的刺激。施加讨厌的刺激,以减低或遏止、消除不良的行为。(二)奖励与惩罚的心理学理论基础1.巴浦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2.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负强化原理: 在某个确定的情景中,孩子做出了某种行为之后,使得引起他厌恶的刺激消失,那么,今后在同样情境下发生类似行为的可能性就增大。这个“厌恶刺激”叫做负强化物。 撤去厌恶刺激,就等于获得了奖励。 消退的原理:在一个确定的环境中,当孩子做出某一行为之后,外界环境

2、不予理睬,那么,今后类似情况下发生类似行为的可能性就会减小。(三)奖励与惩罚的形式1.奖励的形式  ①根据内容分,奖励可分为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②根据方式分,奖励还可分为代偿式奖励和给予式奖励。③根据奖励的实施者划分为学校组织给出和拥有某些权力的个人给予的奖励。2.惩罚的形式①按内容分,惩罚可分为物质惩罚和精神惩罚。②按方式分,惩罚还可分为代偿式惩罚和剥夺式惩罚。③根据惩罚的实施者划分为学校组织给出和拥有某些权力的个人给予的惩罚。④按照行为发生后给予的惩罚,可以分自然惩罚与人为惩罚自然惩罚不是外人给予的,而是儿童做出行为后自然的结果。用儿童自身行为的过失所造成的

3、“自然后果”,使儿童感到不愉快甚至痛苦的体验,从而改正过失。由于自然结果是令人不快的,儿童在做出类似行为的可能性自然就减少。这可以看作是无意识的自然学习。学生的理解力能够在自然后果与行为之间建立明确的联系,通常就不需要再人为地设定奖惩,让自然后果直接起作用会更有效。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可以用自然惩罚,例如:不良行为       自然惩罚故意吃饭慢     没吃饱就收拾了餐桌嘲弄同学       同学不和他玩耍不洗脸         被同学嘲弄脸上脏起床拖拖拉拉上学迟到被老师责问不完成作业被老师留校做作业故意打破玩具只能玩坏玩具攻击其他同学被同学冷落、排斥、孤立

4、人为惩罚是指行为发生后,外人给予行为人一个不良的刺激或不良的结果。它又分为逻辑惩罚和反应代价惩罚。逻辑惩罚。逻辑结果惩罚。惩罚和儿童行为的发生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或是行为的逻辑结果。惩罚以某种有意义的方式与违规行为的性质相联系。这种惩罚从道德违规的角度看待逻辑结果。日常生活中,很多情况下可以选用逻辑惩罚,如:不良行为         逻辑惩罚将口香糖吐在地上5天不给口香糖吃在家中使用脏字  妈妈3小时不和孩子说话反应代价惩罚不一定和发生的行为有逻辑关系,不良行为发生后,行为者必须付出代价。绝大多数不良行为都可以使用反应代价惩罚。例如:不良行为        反应

5、代价惩罚三次没有完成作业取消周日去公园的计划对父母说谎      两天不许看电视起床没有叠好被子放学后不许在外边玩耍  四、在学生行为习惯培养中如何进行奖励与惩罚(一)奖励的智慧1.奖励态度和具体行为奖励的运用应该适度,应该用在一些具体的行为上。2.奖励不可太滥避免奖惩的饱足状态斯金纳的不定期强化的原理与策略最佳境界就是没有奖励。3.程度要相称,刺激物应恰当奖励条件高了,学生做不到,失去争取的信心,奖励也就没有意义。奖励条件太容易,学生轻而易举得到,兴趣就不高了,奖励也不能持久。4.一诺千金5.奖励要及时越早施行,效果越佳,激励作用越大6.运用鼓励性表扬积极性奖

6、励与控制性奖励。积极的奖励让学生感到自己的行为是合理的,并受到鼓励继续为做出道德行为而努力。而控制性奖励是成人用来控制学生的。控制性奖励的效果是学生的自尊得到暂时的满足,实际上是成人以一种外在的赞许对学生本身进行的心理控制。另外,控制性奖励并没有说明怎样做才是“好孩子”或“最好的学生”。这种表扬注重的是对学生自身的评价而不是对其行为的原因的评价。因此,控制性表扬存在一种危险,即它把学生从事某种行为的发自内在评价的欲望转向了一种对受到社会评价的自我倾向的关注。(二)惩罚的艺术    惩罚是把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惩罚的艺术,避免糟糕的惩罚    

7、1.惩罚具体的行为,尊重学生人格重要原则是“重责其事,轻责其人”突出学生对自己违纪行为的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内化,真正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的惩罚。区分心理问题与品德问题。区分过错行为和糟糕结果,惩罚只能用于前者而非后者。划清故意行为与无意非故意过错行为的界线。充分认清“行为”与“品行”的差异,“特点”与“缺点”的区别,分清偶犯与惯犯,做到有情有理。2.避免在公共场所和众人面前惩罚学生古人云:“扬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室。”保护隐私3.惩罚要及时惩罚的效果部分来自条件反射,而条件反射在有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的间隔时间越短则效果

8、越好4.教师情绪不良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