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999012
大小:910.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1-04-10
《弧度制说课稿.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3弧度制目录说教材地位1说教学目标2说重点难点3说教学方法4说学情学法5说板书设计7说教学过程6说教学反思8初中:角度高中:三角函数弧度制教材位置教材地位及作用教材处理一、说教材地位说教材二、说教学目标说目标1、了解引入弧度制的必要性,通过弧度制的学习体会表达同一个事物的多样性.2、通过概念的探究之后学生能掌握弧度数、1弧度角、弧度制等概念.3、在两种制度的对比分析之后,学生能熟练进行角度制与弧度制的互化.三、说重点难点说重难点重点(1)弧度制的概念.(2)角度制与弧度制的互化.难点弧度制概念的理解与应用.策略1、通过学生亲自进行数学实验,发现
2、弧长与半径的比值为常数.2、通过例题分析、玩游戏、当堂练习,让学生真正掌握两种单位制的互化。四、说教学方法说教法a.指导思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创设和谐、愉悦互动的环境。b.具体做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启发引导式合作探究当堂训练c.辅助手段多媒体圆规三角板(直尺)细绳计算器五、说学情学法说学法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学过角度制以及圆的有关知识.(2)根据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能力,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学法指导(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2)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展开想象.(3)让学生当堂训练,实践出真知.
3、六、说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2、动手实验,探究发现3、形成概念,构建知识4、例题分析,当堂训练5、课堂反思,作业布置教学过程设计意图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在一些报道和宣传中会看到阜阳三中的占地面积有的是用“平方米”表示的,有的是用“亩”来表示的.实际上生活中对于一个量,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度量它.请举出一些实例.(学生回答)对于角的大小的度量,我们学过了角度制,它的进制是60进制,即1=';1'=''.我们比较熟悉的是十进制,所以实际应用中有时带来不便,是否有更好的方法去度量角呢?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入手,引发学生体会同一件事物的表示方法可
4、以是多样的.促使学生思考:角的度量除了角度制,还有没有其他度量方法?进而引入课题.教学过程设计意图2、动手实践,探究发现数学实验:请在纸上画出四个同心圆,再随意以圆心为顶点作一个角()并用绳子及尺子测量出角所对的弧及所在的圆的半径长度.最后再计算弧长与半径之比,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分组,共同完成)结果:同样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与半径之比是常数.显然当半径给定之后,弧长和圆心角的大小是一一对应的,所以我们可以用弧长的大小来度量角的大小.在事先充分准备的前提下,让学生分组动手实验:用圆规作出四个同心圆,用三角板作出一个角,用细绳测量出弧长,计算弧长与半
5、径的比值.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弧长与半径比值的规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为引出弧度数以及1弧度角的概念奠定基础,从而突破了弧度制理解的难点.教学过程设计意图1、弧度数的定义2、1弧度角的定义3、弧度制的定义4、说明5、角度制与弧度制的互化3、形成概念,构建知识在上述实验探究的基础上,给出弧度数,1弧度角的概念,从而建立弧度制,并作出说明.引导学生发现角度制与弧度制互化的公式.这样设计,可以在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建立弧度制的知识体系,比较顺理成章,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教学过程设计意图4、例题分析,当堂训练例题分析:例
6、1、把,化成弧度.例2、把,化成角度.例3、把角,化成的角加上的形式,并指出他们是哪个象限的角.当堂训练:1、小组挑战赛游戏(特殊角的角度制和弧度制互化)2、习题1-3第1题(1)(3),第2题(2)(4)在例题分析,当堂训练这个环节,我设置了三个例题,起到了公式应用的示范作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快速地掌握特殊角的角度制和弧度制互化,我设计了一个小组间的挑战赛游戏.最后安排学生当堂练习巩固公式.通过这个环节,解决了本课重点,实现了预期目标.教学过程设计意图课堂反思: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是如何获得的?2、你还有那些不明白的知识或方
7、法?作业布置:层次1:习题1-3A组第1题(2)(4),第2题(1)(3)层次2:A组第7题(2)(3)5、课堂反思,作业布置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我设计了让各个学习小组来谈一谈本节学习内容,说一说自己的疑惑,交流一下心得体会.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将作业设计了两个层次:1、基本训练题;2、思维难度较高的题.真正尊重了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七、说板书设计八、说教学反思“数学实验”是教师放电影还是让学生动手实践?很多老师选择了前者,是因为“数学实验”操作起来要做充分的准备,很麻烦,比较耗时间,
8、甚至有难度.但是我认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的亲身体验,是学生认知过程中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所以我认为设计“数学实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