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969524
大小:20.2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4-07
《孩子已经上了半年幼儿园-仍然哭闹-还不愿意上幼儿园怎么办.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孩子已经上了半年幼儿园,仍然哭闹,还不愿意上幼儿园怎么办? 首先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采取哭闹的方式,这是一种情绪的宣泄,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说明孩子和父母的亲子关系比较好,孩子认为父母比老师好,在家比去幼儿园好。我认为应该有很多小孩都不是特别喜欢上幼儿园,虽然幼儿园有小朋友可以在一起玩耍,但是同样有许多的规矩限制,孩子都不喜欢受限制,而在家一般比较自由,大人也常常围着孩子转,孩子受关注比较多。那为什么大部分孩子都会每天按时上幼儿园呢?那是因为孩子把上幼儿园也当成生活的一部分而已。认为白天上幼儿园,晚上回家,这是一种正常的生活方式。 我家大宝桐桐2岁开始上幼儿园,现在已经上了3年多了
2、,除了生病以外,一直都上幼儿园,也很少说不愿意上幼儿园。她很喜欢幼儿园吗?也不是,主要是孩子知道,上幼儿园和父母上班一样,所以她经常周一刚开始上,就开始盼周二,我有时忙得忘记了今天是周几,就会问我女儿,她比我清楚,因为她也盼着快到周末。 孩子如果初次上幼儿园,有些哭闹很正常。有些孩子适应能力强,可能一周就适应了,有些孩子适应能力差些,因为幼儿园是陌生环境,老师和同学也是陌生人,加上幼儿园的各种规则,可能需要一、两个月才能适应,如果连续上幼儿园超过3个月,还不愿意去,每次去都要哭闹,我想首先要找到孩子哭闹的原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找到解决办法。通过我这几年的观察,我总结了一下可能的原因及
3、解决办法,仅供大家参考。 1)分离焦虑 每天大人送孩子上幼儿园时表情痛苦,孩子哭、大人也跟着掉眼泪,结果大人把不良情绪传递给孩子,孩子会认为大人很在乎我的哭闹。我观察过很多孩子,在哭的时候,他不会自己在那儿光哭,一般是边哭边看大人的反应,即便看起来哭的很凶的孩子,也会用余光观察大人。这个时候,家长需要做的就是表现出和平时一样的态度,不要表现出对孩子哭闹的过多关注,这样持续几天,孩子会老老实实上幼儿园。 我想作为妈妈,肯定会担心孩子,大宝刚2岁上的幼儿园,我被小区里很多妈妈说是狠心妈妈。我内心其实是很担心孩子的,毕竟这么小,但是我表现的和平常一样,送到幼儿园她在哭,我和孩子说:宝贝,
4、看看幼儿园今天做的啥饭啊?如果小朋友正在吃饭,看到有小米粥,我就说:今天是小米粥啊,好几天都没吃了,好香啊!她虽然还在哭,但是眼睛已经注意到饭上了。看到小朋友吃面包,我就说:面包上还有葡萄干呢,今天来了几个小朋友,我们得赶紧进去,要不一会没饭了。成功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我就和她说再见,然后说下午爷爷来接你。就这样刚开始哭了2周,后来就再没有哭过。 还有一种在我家常用的方法,在送幼儿园之前,我不让孩子选择是否上幼儿园,而是让孩子选择谁送。比如孩子生病刚好,不太舒服,或者外边风比较大,如果我们夫妻俩都有时间送孩子,那就让孩子选择由谁送,她心里觉得自己能够选择,挺高兴。我会问孩子,今天是让爸
5、爸送还是让妈妈送啊,如果选择爸爸,我会说再见,她会说“妈妈再说一个好”,然后我说好。原来基本是爷爷接,我们没法接,所以不让孩子选择谁接,就告诉孩子爷爷放学接你回家,但是可以让孩子选择是自己走着回家还是让爷爷推车接你。所以孩子无论做那种选择,她都得去幼儿园,没有机会选择不去。 2)无法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及规则 孩子到幼儿园,就必须遵守幼儿园的规则,比如吃饭、上厕所都要排队,想玩的东西也不一定能够马上得到。很多孩子在家里拥有一切、随心所欲,很少受到限制,到了新的环境受到限制则不能适应。 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可以通过一些讲故事的方式,或者在家里提前进行一些规则的练习。比如在家里上厕所的时
6、候,爸爸、妈妈和宝宝你们轮流来,只有一个马桶,所以都要排队。再比如和孩子一起做游戏、玩同一个玩具,孩子在玩的时候,大人可以在边上等,孩子不玩了,大人也玩这个玩具,然后要认真的玩,要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受到吸引,还要玩这个玩具,那你就告诉孩子,爸爸或者妈妈正在手里玩,你需要排队,等我不玩了,给你玩。顺便告诉孩子,幼儿园有很多小朋友,做什么事都要排队,幼儿园和家里一样都有规则。孩子逐步习惯了这些后,对集体生活就会逐渐适应。 3)内心需要关注 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往往一个孩子好几个大人,大人围着孩子转。在幼儿园也需要老师和小朋友去关注,刚进入幼儿园的时候,因为新的环境,老师可能关注多一些,
7、等过段时间孩子适应之后,老师就不会过多的关注,毕竟那么多孩子,老师不可能对某一个孩子特殊照顾,那么孩子内心可能会有些失落。 这个时候还是通过故事和游戏的方式让孩子逐步适应减少被关注。 4)平时缺乏安全感 这种孩子往往表现为特别粘妈妈,妈妈在身边寸步不能离,孩子的情绪容易波动。 这种情况也是容易被家长和老师忽视的,针对这种情况,平时家长尤其是妈妈要和宝宝多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理解孩子的需要,适当的去满足孩子,增强孩子的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