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喷泉实验原理.doc

透视喷泉实验原理.doc

ID:61967407

大小:48.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2-26

透视喷泉实验原理.doc_第1页
透视喷泉实验原理.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透视喷泉实验原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透视喷泉实验原理江苏省如皋市江安中学胡海鹏226534喷泉实验的基本原理是:气体在液体中溶解度很大,在短时间内产生足够的压强差(负压),则打开活塞后,大气压将烧杯内的液体压入烧瓶中,在尖嘴导管口形成喷泉。喷泉实验能形象地说明某些气体极易溶于水(或特定溶液)。根据喷泉实验的原理可以推得哪些可以气体实现喷泉实验。【例1】如右图,实验形成的“喷泉”的颜色为红色。回答下列问题:    ①烧杯内装的是什么气体?  ②为什么会产生此种现象?  ③假定实验是在标准状况下进行的,喷泉停止后,烧瓶内充满了水。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④在

2、实验中即使每一步都无失误,喷泉停止后,烧瓶也不能被水充满,为什么?【解析】  ①因为气体遇酚酞碱试液变红,必为碱性气体NH3,而不是HCl。  ②此现象包含两层含意:一是“喷泉”,二是“红色”。当小滴管中的水进入烧瓶后,由于NH3极易溶于水(1:700),使烧瓶内压强减小,当其压强小于大气压时,烧杯中的水被压入烧瓶,进入烧瓶的水进一步溶解NH3,使烧瓶中的压强急剧下降,水会越来越迅速地沿尖嘴导管进入烧瓶内而形成“喷泉”的现象,直至烧瓶内的NH3完全溶解为止。NH3+H2ONH3·H2ONH4++OH-而使酚酞变红,从而产生红

3、色的喷泉。 ③设烧瓶的体积为VL,则氨气、氨水的体积均为VL。           ④因为NH3极易溶于水,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这样很难使NH3充满烧瓶,其中会残留少量空气,所以喷泉停止时,烧瓶内一般不能充满水。【例2】(1)某学生积极思考产生喷泉的其他办法,并设计了图Ⅱ所示的装置.在图Ⅱ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填编号字母)A.CaCO3和稀H2SO4B.NH4HCO3与稀HClC.Zn与稀HClD.Al与浓HNO3在图Ⅱ锥形瓶外放一水槽,锥形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

4、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填编号字母)A.浓硫酸B.食盐C.硝酸铵D.硫酸铜加入该物质能产生喷泉的原因是________.(2)比较图Ⅰ和图Ⅱ两套装置,从产生喷泉的原理分析,二者的不同点在于________.【分析】课本上的喷泉实验为极易溶于水的气体(HCl、NH3)按图Ⅰ装置完成.其原理是,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中,由于气体极易溶于水,则烧瓶中气体压强变小,烧杯中液体压强(大气压)远大于上方气体压强,于是水进入烧瓶形成喷泉.图Ⅱ形成喷泉的条件是:锥形瓶内液体压强远大于大气压(半截烧瓶,上方气压

5、为大气压).如果通过化学变化,锥形瓶中应产生大量的难溶于该液体的气体,B、C符合条件,A项生成微溶的CaSO4,CO2不能大量生成,D项Al常温遇浓HNO3钝化,无气体生成.以C项为例,生成H2后,锥形瓶上方气体压强不断增大,将液体压出形成喷泉.若不利用化学反应,锥形瓶中盛放酒精,它的沸点较低(78℃),加热使之气化,当一部分酒精气化,锥形瓶中气体压强增大,于是形成喷泉.该实验的加热方法利用了浓H2SO4稀释放大量热.以上两种喷泉的形成,相同点在于液体压强大于气体压强,不同点为改变压强的方法不同.【答案】(1)BC,A(2)

6、图Ⅰ为减小烧瓶内气体压强,图Ⅱ为增大锥形瓶内液体压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