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962431
大小:648.50 KB
页数:40页
时间:2021-04-03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孟子蚜2王何必曰利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202103041197.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二、王何必曰利文本梳理·夯实基础【语言梳理薄】一、熟语积累及运用1.不远千里:不以千里为远。形容不顾或不怕路途遥远。2.鸡鸣而起:鸡一叫即起身做事。形容勤奋不怠,刻苦自励。【运用】(判断下列加点词语运用的正误)1.看到这么多工人居然不远千里前往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参与建设,他十分感动,写下了这首小诗。()2.中国睡眠研究会报告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接近四成。不少人鸡鸣而起,失眠成愁。()√×。“鸡鸣而起”形容勤奋不怠,刻苦自励。这里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二、文化常识蹠:就是“盗跖”,又名柳下跖、柳展雄,
2、在先秦古籍中被称为“盗跖”和“桀跖”,中国民间传说中春秋时期率领盗匪数千人的大盗。【文言知识卡】一、一词多义二、指出下面的词类活用并解释1.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名词的使动用法,_______________)2.苟为后义而先利(名词的意动用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动词的使动用法,___________)4.不远千里而来(形容词的意动用法,___________)5.孳孳为善者(形容词作名词,_____)使……得到利益以……为后;以……为先使……停止以……为远善事﹒﹒﹒﹒
3、﹒﹒三、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利与善之间也古义:___________今义:中间……的差别﹒﹒四、判断下面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1.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判断句)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宾语前置)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先生将何之?(宾语前置)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4.何以利吾国?(宾语前置)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鸡叫就起来勤勉行善的人
4、,跟舜是一类。这样却不亡国的,还从未有过。先生您将到哪里去?用什么使我的国家获利呢?研讨交流·重点突破【疑难交流群】【课文图解】【研讨展示】1.唯利是图的价值观有何危害?请你结合文中的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点拨】唯利是图这种价值观完全忽视了“义”的要求,把求利作为终极目标,为了追求“利”的最大化,必然会不择手段,这样就会使人丧失对道义的追求,不关爱、不体恤他人,如果人人如此,那么社会必将陷入无序状态,阻碍社会的正常发展。2.孟子是如何阐述“利害”与“战争”“和平”之间的关系的?应该怎样评价孟子的这一思想主张?【点拨】(
5、1)关系:①在孟子看来,和平是很重要的,所以他也非常支持宋制止战争、维护和平的行为。②但和平的前提是仁义,而不是利害关系。如果用利害关系去换得一时的和平,早晚也会失去和平。因为基于利害关系的和平,实际上隐伏着很多不和平的因素,这就好比人与人之间都以利害关系相互对待,一旦因为利害关系发生冲突,必然导致争斗,失去稳定与和平。相反,如果以仁义为前提赢得和平,则会保持长久的稳定与发展,不仅不会失去和平,而且还会使天下人心归服,安定统一。这是因为基于仁义的和平,使人与人之间都以仁义道德相互对待,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人人忠诚谦让,
6、仁爱正义,不会有什么战争的危机。(2)评价:从理论上说,孟子的这一思想主张是很有道理的,也是能够自圆其说的。但是从历史和现实的实践来看,无论是战争还是和平,既然有军事行动发生,就不可能没有利害关系在内,也不可能有纯粹为抽象的仁义道德而战的战争和纯粹为抽象的仁义道德而罢兵停战的和平出现,在孟子所处的战国时代,就更没有这种可能。【备选要点】孟子是如何运用对比和照应来增强说服力的?【点拨】(1)孟子对梁惠王,开头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结尾回到同样的意思(只是具体说法有所变化),既形成了呼应,又突出了立场。中间先说
7、“利”字当头的坏处,接着说推行仁义的好处,正反对比,使主旨更加鲜明。(2)孟子对宋,开头说“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则不可”,结尾归结到“何必曰利”,同样有形成呼应、突出立场的作用。而紧要处则细细道来:反面的例子从“为人臣”“为人子”“为人弟”等各方面分说,正面的例子也从“为人臣”“为人子”“为人弟”等各方面分说,十分晓畅。(3)总之,孟子用鲜明的对比和照应,把应该何去何从的道理说得明快有力。【思维升华】学习了本文,你对孟子的义利观有什么认识?社会发展到今天,你觉得孟子义利观的意义何在?【点拨】(1)孟子的义利观,实质
8、上是价值观。义与利的关系实质上是道德价值与经济价值、社会正义与社会功利的关系。孟子所讲的“义”实质上是一种利,一种社会功利,国家的长远利益。孟子言义,反对利,但并非完全不言利,只是主张先义后利、以义统利、见利思义,反对后义而先利、见利忘义、放弃义而去追求物质利益。(2)孟子的义利观形成于我国封建制度确立的初期,由于受到历史和阶级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