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论文

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论文

ID:6192867

大小:122.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1-06

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论文_第1页
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论文_第2页
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论文_第3页
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论文_第4页
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毕业论文目录1绪论11.1课题研究背景和目的11.2国内外研究状况11.3课题研究方法21.4论文构成及研究内容32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42.1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42.2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进行盈余管理52.3利用费用资本化进行盈余管理62.4利用分期收款销售方式进行盈余管理62.5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73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滥用的原因83.1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83.2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83.3会计准则的不完全和滞后性93.4监管制度不完善手段落后惩罚力度不大94正确引导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有效对策104.1完善公司内部法人治理结构104.2努力提高

2、会计人员的素质104.3完善会计准则制度和相关披露制度114.4加强对企业的外部监督加大对恶性盈余管理的处罚力度11155结论13参考文献14致谢151绪论1.1课题研究背景和目的众所周知,目前我国企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在这些失真的会计信息中,一部分纯属违背会计法规、准则的会计造假,而另一部分则是盈余管理所致。随着我国治理会计造假的深入,公司会计造假的空间必将受到限制,这时公司可能另辟路径即通过盈余管理进行利润操纵。因此,为了防止公司滥用盈余管理,从而造成另一种大面积的会计信息失真,有必要对我国公司的盈余管理进行探讨。1.2国内外研究状况盈余管理是当今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实证会

3、计研究的主要对象,并取得了明显的成绩。而我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才相继成立,受研究客体的缺失及研究条件的限制等因素的影响,国内关于盈余持续性的研究较之国外滞后较多,相关文献数量较少,尚未形成系统研究体系。Dechow,SloanandSweeney(1996)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动机是试图以较低的成本进行外部融资和逃避负债契约的限制;产生这种盈余管理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司薄弱的治理结构,严重的内部人控制促成了这种盈余管理的产生[1]。BurgstahlerandEames(1998)的研究发现公司管理盈余是为了迎合分析师的预测,特别是管理当局利

4、用盈余管理以避免报告盈余低于财务分析师的预期[2]。Xie(2003)对美国282家公司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指出独立董事的比例越大,盈余管理的程度越低,尤其当独立董事是由财务方面的专家担任时,盈余管理的程度会降低。。Ball(2003)等发现,在普通法国家,会计盈余越稳健及时确认经济损失,而在大陆法系国家,管理层在决定何时将经济收益和损失纳人会计盈余有更大的选择,公司减少盈余波动的动机越强烈。15在我国,国邹小、陈雪洁、宁亚平(2004)认为,盈余管理的目的是将公司的账面盈余调整到其所期望的水平。桂明晖认为“筹集资金”是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目的。“避免退市”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又一目的。

5、武国强(2004)认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应付证券市场特殊的管制政策,是典型的“监管诱导性盈余管理”。张明(2006)将盈余管理界定为正面的财务管理行为,将盈余管理与利润操纵严格的区分开来,提出了会计信息鉴证的观点。刘凤委等(2007)在对政府干预、行业竞争与薪酬契约进行研究时,选择了我国沪、深股市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认为我国转轨经济环境下的政府干预和竞争环境将导致高激励强度的薪酬合约并非是最优选择,即我国的公司治理相关政策不能盲目,必须考虑到行业竞争性差异。随着行业竞争性差异被引入公司股权结构、经营绩效等的研究,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关系的行业差异研究应有一定意义。吴联

6、生、薄仙慧、王亚平(2007)认为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大,因为非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在年度上的分布比较稳定,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大。研究结论表明,股票市场提高了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英艳华、孙瑞(2009)认为契约摩擦为盈余管理的存在提供了条件。王生年、白俊(2009)从股权结构、管理层激励、董事会特征和监事会有效性四个方面对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不合理的股权结构是导致盈余管理的主要原因。张兆国等(2009)实证分析了公司治理特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发现独立董事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负相关,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管

7、理者持股比例、董事会规模及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均与盈余管理程度不相关。张少潭(2009)认为盈余管理有诸多表现形式,可以通过完善会计规范、加强审计监控和加大监管力度等进行防范。丁红(2009)认为会计盈余信息已经成为影响股票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加强上市公司的监管,正确引导盈余管理的行为,是我国政府机构、会计界和审计界的当务之急。与国外相比,未来对盈余管理的研究需要从两个方面突破:首先,在数据采集方面,提高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