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90816
大小:118.0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01-06
《论语中的成语浅探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语中的成语浅探毕业论文《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言论事迹及其部分弟子的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先秦一部重要典籍,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全书二十一篇,其主人公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一生主要从事学术和教育活动,相传他的弟子有三千之众。《论语》在我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早在汉朝初期《论语》即列入学宫,设博士讲授。到唐文宗时,由由诸子列入经部。南宋朱熹又把《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成为《四书》,成为官定读本。[1]《论语》对汉语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它的语言简练流畅,
2、含蓄深刻,富有哲理,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语汇和文学语言。许多言论、词汇经后人反复运用,历代流传成为了哲理深刻发人深思的格言和成语。就从成语角度而言《论语》一书留给今人300多条成语,对后代汉语语汇的丰富和发展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一些成语耳熟能详,随口便可道来如:不耻下问、不亦乐乎、而立之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此研究《论语》中的成语是非常有意义,非常有必要的。本文试从成语的源流、分类、意义演变三方面对《论语》中的成语进行了分析。一、《论语》成语的源流《论语》的语言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风雨洗礼,而流传至今。那么成语这一长期习用
3、的定型特殊词组,也是在历史的长河人类的运用过程中慢慢形成的。这个成语的过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说明:1、源于经书及源于经书又加改变的成语如:暴虎冯河[2]: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不知其它。”《论语·述而》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无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暴虎冯河意思是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船去渡河。徒手搏虎曰暴虎,徒足涉河曰冯河。“冯河”两字最初见于《易·泰卦·爻辞》,又见于《诗经·小雅·小旻》“暴虎”也见于《诗经·郑风·大叔于田》和《诗经·小雅·小旻》都是很早
4、就用的俗语。求备一人:《尚书·君陈》中有“求备于一夫。”《论语·微子》“故旧无大敌,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把“夫”改为了“人”求备一人的意思是对某一人求全责备。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三句诗见于《诗经·小雅·小旻》“履”—《易·履卦·爻辞》:“眇能视,跛能履。”履,步行也。这三句的意思是“24小心呀,谨慎呀!好像面临着不丈深谷,好像行走在薄薄的冰层之上。”《论语·泰伯》“《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吴知免夫!小子!”各得其所:《周易·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
5、退,各得其所。”《论语·子罕》引“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未成一篑:《尚书旅獒》有:“为出九仞,功亏一篑。”《论语·子罕》作:“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改“功亏”为“未成”,意思是离成功只差了一步,或是失败就在一点最后的努力。惠而不费:《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有“广而不宣,施而不费”语《论语·尧曰》“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改“施”为“惠”。惠而不费意思是给人民以好处自己却无所耗费。富而不骄:《左传·定公十年》有
6、“富而不骄者鲜,吾为子之见”语。《论语·学而》“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不骄。如何?'”改“不”为“无”。富而不骄意思是有钱却不骄傲自大,我认为应与前一句贫而不谄合为一句,构成一个成语,贫穷却不巴结奉承,有钱却不骄傲自大。切磋琢磨:《论语·学而》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死之谓与?”这两句见于《诗经·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切磋琢磨字面意思是把骨、角、象牙、玉石等开料,糙锉,细刻磨光,使其有价值。比喻意为钻研,精益求精的做事。像“暴虎冯河”这类直接引自经书或像“惠而不费”这类引
7、自经书又经加工改造的成语在《论语》一书中只占一小部分,但这些成语的引用流传对丰富《论语》一书的语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经《论语》引用之后,对这些词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2、直接出资《论语》,没有丝毫变化,完全保留原貌的成语如:《论语·学而》不亦乐乎: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意思是不也是快乐的吗?巧言令色: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24巧,好。令,善也。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悦人,则人欲肆本心之德之矣。(朱子集注)意思是语言花巧,而貌伪善。《论语·为政》一言以蔽之:子曰
8、:“《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蔽,犹盖也。意思是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凡《诗》之言,善者可以感发人之善心,恶者可以惩创人之逸志,其用归于使人得其情性之正而已。然其言微婉,且或各因一事而发,求其直指全体,则未有若此之明且尽者。故夫子言《诗》三百篇。而惟此一言足以尽盖其义,其示人之意亦深切矣。(朱子集注)《论语·八佾》乐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