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技术发明奖提名书.docx

国家技术发明奖提名书.docx

ID:61899939

大小:29.89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3-26

国家技术发明奖提名书.docx_第1页
国家技术发明奖提名书.docx_第2页
国家技术发明奖提名书.docx_第3页
国家技术发明奖提名书.docx_第4页
国家技术发明奖提名书.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家技术发明奖提名书.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国家技术发明奖提名书(2019年度)一、项目基本情况专业评审组:序号:编号:提名者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项目项目名称空间生物培养与分析新型载荷的研制及应用名称公布名空间生物培养与分析新型载荷的研制及应用邓玉林(北京理工大学)、李晓琼(北京理工大学)、吕雪飞(北京理工大主要完成人学)、马宏(北京理工大学)、王睿(北京理工大学)、杨春华(北京理工大学)项目密级非密定密日期保密期限(年)定密机构(盖章)1生物芯片技术代码学科分类2航天医学工程代码名称3空间生物学代码所属国民经济行业所属国家重点发展领域任务来源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具体计划、基金的名称和编号:1、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2、(863计划)《空间生物舱总体关键技术》(20XXAA12A218)。2、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空间生物分析仪器系统及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20XXBAK59B00)。已呈交的科技报告编号:授权发明专利(项)28授权的其他知识产权(项)10项目起止时间起始:20XX年07月01日完成:20XX年12月31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制1/16三、项目简介本成果源于完成人承担的国家863重大项目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部分研究成果,是针对载人航天国家重大科技工程需求开展的前瞻前沿性工作。我国载人空间站将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空间生命科学是载人航天的重要研究领域,而科学载荷是空间生命科学

3、研究不可或缺的基础。由于生物体对环境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并且生物实验程序复杂,涉及微量液体精确控制以及影像和生物分子高灵敏度准确测定,遥操作自动化难度大;另外,空间特殊环境使得商业化仪器不能满足重量、功耗以及空间环境适应性方面(包括冲击、振动、冷热交变、EMC等)的要求,仪器研制难度大,因此需要在设计、原理和技术方面进行创新。本项目经过十余年积累,以生命科学新知识发现作为科学目标牵引,突破空间生物培养和分析系列重要关键技术,发展3种新型空间生物载荷,圆满完成3次空间飞行任务和在轨实验研究。取得如下创新成果:1、发明了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空间生物培养与观测技术。攻克了微流控芯片表面钝化、芯

4、片抗力学性能设计等关键单元技术,建立了多种材质的空间微流控芯片设计、加工及标准化工艺技术;成功突破了空间环境细胞灌流培养、培养介质pH控制技术等,研制了空间微流控细胞培养/共培养芯片;实现了在空间环境条件下动物细胞长时间培养或共培养,可完成全自动传代、固定、消化、裂解、染色等细胞操作,以及影像和细胞迁移等分析测试。2、发明了空间微流控芯片高灵敏度生物分析检测技术。针对空间生物分析检测对于高可靠、高灵敏以及高准确性的需求,发挥微流控芯片高度集成化、一体化的优点,建立了芯片样品制备、富集、亲和识别、高灵敏检测的策略。攻克了基于温控智能材料和自由流芯片电泳的自动化生物样品处理、核酸扩增及

5、检测芯片设计加工等关键技术,建立了高通量核酸扩增及荧光定量检测、基于核酸适配体或抗体的多靶标蛋白质高灵敏定量分析技术,实现了生物分子自动化在轨在线检测分析。3、发明了新型空间生物有效实验载荷。研制3种新型空间生物有效载荷,其中“空间细胞共培养与分析仪器”(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是国际上首次实现在轨多细胞共培养和高灵敏蛋白质检测一体化、自动化的实验载荷;“空间微流控芯片基因扩增仪器”飞行任务(神舟八号飞船)是国际上第3个、我国首次完整开展的空间微流控芯片生物实验;“空间环境致生物分子进化规律实验仪器”(国际空间站)经过了美国严苛的技术和科学两方面评估,获得NASA和美国国会批准,是首次进

6、入国际空间站的中国科学载荷,并被评价为中美空间合作“破冰之作”。项目共授权国家专利36项,其中发明专利28项,发表SCI论文49篇。项目成果应用于载人航天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和具有重大影响的国际合作,20XX年世界生物技术大会授予“空间生物分析突破奖”。基因扩增仪器核心技术指标优于美国NASA在国际空间站使用的载荷,细胞共培养和分析一体化载荷是目前国际报道的首台设备,欧洲ESA苏黎世大学团队已确定在其任务中将使用此载荷。受邀参加空间领域顶级国际会议(COSPAR、IAC、IAA)12次,做报告8次,并在中国成功举办了IAA-HIS会议,极大提升了我国在空间生命科学的国际地位。2/16五

7、、客观评价1。项目成果鉴定会意见2018年7月,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组织召开“空间生物培养与分析载荷技术及应用”项目成果技术鉴定会。认为“该项目成果满足空间生命科学载荷的应用需求,技术先进,创新性强,技术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多种空间生物微流控芯片的设计和检测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附件6-1】。2。同行评价1)发明的芯片表面钝化技术成果被BiosensBioelectron、LabChip等积极评价【附件6-2】。2)发明的自由流电泳芯片和温控智能材料等样品前处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