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87690
大小:1.39 MB
页数:48页
时间:2018-01-06
《小区供配电系统的电气设计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区供配电系统的电气设计毕业论文目录第一章设计说明31.1.住宅小区基本情况31.2.设计范围31.3.设计原则31.4.环境条件4第二章住宅小区负荷计算52.1.供配电系统概述52.2.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52.3.电源及高压供配电系统62.4.负荷计算7第三章住宅小区供配电措施133.1.箱式变的台数与容量、类型的选择133.2.高、低压分线设备选择173.3.高、低压电缆类型及截面型号选择18第四章防雷接地224.1电力设备防雷224.2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和基本要求224.3接地种类234.4接地装置23第
2、五章施工图设计预算书25参考文献4147致谢42第一章设计说明1.1.住宅小区基本情况该住宅小区占地面积约73000平方米,共有建筑27座,其中高层住宅楼6座(3#、4#、13#~16#楼,3#、4#楼带2层底商),多层住宅楼10座(1#、2#、5#~12#楼,#10楼带2层底商),写字楼4座(19#~22#),小区西、北侧临街建筑均带有底商(17#、18#),此外还有小区物业(23#)、泵房(24#)、热力交换站(25#)及车棚(26#、27#)、地下车库等公共用电设施。(详见附图6)1.2.设计范围按照市区供电
3、部10kV及以下配电网络设计的规定,对于住宅小区配电工程,设计范围为:高压侧从市区公用10kV配电线路起,在接引10kV电源处设置明显断开点,低压侧至小区内各建筑低压用电计量装置上表位。1.3.设计原则进入新世纪后,我国正在进入人口城市化的社会新时期。各地的开发小区悄然兴起,以满足城市人口急剧膨胀的需要。开发小区的特点是占地面积大、人口集中、楼房之间有较大的空间。加之绿地、曲径、花园、水泵、以及灯饰等,丰富了小区的内涵,体现环境、建筑及人居的和谐统一。根据以上特点它的供电特点与一般的乡村、工厂不同,必须采取新的配电
4、思路和方式来满足其功能的需要。在供配电设计中,力求做到小区特点及环境的要求。47设计必须根据小区实际,符合其特点,采用多种供配电形式和方法,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不但做到整体布局合理,在宏观上保持三相负荷分配基本平衡,而且在微观上要做到细致,给每个用户提供一个良好的用电环境。在实现安全可靠配电的同时,还要做到环境的美化,使整个小区的配电合理、适用、经济。总之,供配电设施要坚持服务和服从于文明城、文明小区创建活动的要求,坚持美化城镇、小区形象,合理布局,科学规范的原则,要有超前意识和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否则,将有
5、可能造成重复建设,不仅造成资金、资源的浪费,还要影响居民用电。在建设上主要是符合如下条件:(1)符合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2)节约居民小区宝贵的土地资源;(3)保持居民小区的形象整体美观;(4)配变置于居民小区中心位置;(5)有较高的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住宅小区的供电方案主要有:柱上变压器配电、独立配电室配电、箱式变电站配电三种。其中,柱上变压器配电方案虽然投资小,但对小区环境影响较大,因为高压需架空线路引入而不容易深入负荷中心,不能保证较高的供电质量也将造成较高的低压线损,对居民也增加了事故隐患。独立配电室配电
6、方案需要一定面积的土建占地,增大了建设投资,对于本设计所选择的小区来说并不适宜,本小区多为多层建筑,用电负荷分散,供电半径大,降低了供电质量、提高了低压线损。箱式变电站配电方案的特点是,体积小、占地小、外形美观,高压侧采用电缆引入,箱变位置可以随意选择,使得低压配电部分更加合理,提高了供电可靠性,也有利于安装电量采集装置实现自动化管理。因此,本设计考虑将住宅小区的主要供电模式定位为箱式变电站配电工程。本市的高压供电等级模式为110kV→35kV→10kV,城区主要配电线路电压等级为10kV,住宅小区一级配电电压选用
7、10kV,低压配电电压应采用220/380V。1.4.环境条件当地年最高温度+40C°,年最低温度-30C°,年平均温度+10C°。覆冰-5mm,最大风速30m/S。当地海拔高度800米。47第二章住宅小区负荷计算2.1.供配电系统概述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各地新建中高档住宅小区越来越多。准确计算出住宅小区的用电负荷,合理选择配变电设施,才能既满足小区居民现在及将来的用电需要,又能合理降低工程造价、节省投资。供配电系统设计要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保障人身安全,供电可靠,技术先进和经济合
8、理。另外,供配电系统的还必须做统筹兼顾,按照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工程特点和地区供电条件,合理确定设计方案。供配电系统的设计为减小电压偏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正确选择变压器的变压比和电压分接头。 二、降低系统阻抗。 三、采取补偿无功功率措施。 四、宜使三相负荷平衡。2.2.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2.2.1.负荷分级的相关规范:电力负荷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