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线组织设计《第五章成组技术与成组流水线设计》

流水线组织设计《第五章成组技术与成组流水线设计》

ID:6183820

大小:7.94 MB

页数:56页

时间:2017-11-11

流水线组织设计《第五章成组技术与成组流水线设计》_第1页
流水线组织设计《第五章成组技术与成组流水线设计》_第2页
流水线组织设计《第五章成组技术与成组流水线设计》_第3页
流水线组织设计《第五章成组技术与成组流水线设计》_第4页
流水线组织设计《第五章成组技术与成组流水线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流水线组织设计《第五章成组技术与成组流水线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流水线组织设计第五章成组技术与成组流水线设计第五章成组技术与成组流水线设计在单件小批生产的情况下,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品种繁多,每一品种的产量有限,为了在单件小批生产的条件下也能采用流水线,要求做好以下工作:推行标准化和积木化设计,使企业在保证产品多品种小批量的前提下,能加大某些零部件的批量在生产组织方面发展成组技术,采用成组技术来扩大零件的生产批量,为采用流水生产创造条件一.顺序生产成组流水线顺序生产成组流水线的运作模式ABCC工序1工序2工序3ABCCABCCABCCABCCABCC顺序生产成组流水线的特点由在流水线上生产的不同零件构成零件组,每一工作地加工时以零件组为单位进行,工作之间

2、转移零件时以零件组为单位成组进行;每一零件组内的零件,其加工次序是固定的,如先加工A零件,再加工B零件,再加工C零件,每道工序都是这样顺序地加工零件组内各零件;零件组在各道工序的加工时间是与流水线节拍相等或成倍数关系的例:设A、B、C三个零件组成一组则它们在各道工序的加工顺序必定是ABC→ABC→ABC→ABC→若它们在第i道工序上的加工时间为tAi、tBi、tCi则:ti=tAi+tBi+tCi=φ•r由加工一种零件转换到加工另一种零件时,不需要调整设备和工艺设备综上所述,可以认为顺序生产成组流水线是由几种产品结合而成的“某一假想产品”的单一流水线,或者是特殊情况下的混合流水线顺序生产

3、成组流水线的组织设计(1)节拍的计算r---顺序生产流水线节拍T---计划期有效工作时间Ng---计划期拟生产的零件组数(2)各工序的设备需要量tgi---第i道工序零件组的加工时间tgi=tAi+tBi+tCi其余组织设计中的计算工作,如确定工人数量,计算设备负荷系数等,都与单一对象流水线的设计相同二.平行生产成组流水线平行生产流水线的特点加工是以零件组为单位,一组零件一组零件地进行加工;零件在工作地之间的转移也是以零件组为单位,一组零件,一组零件地进行转移组内的各零件加工是平行进行的,即不同的零件在同一工作地上的加工时间可以重合,因而缩短了零件组的加工周期平行流水线的各工序设备上通常

4、安装两套以上的夹具和刀具,进行多工位多刀具加工;零件在各道工序上,必须有一种零件的工时定额与流水线节拍相等或成整数倍比关系平行成组流水线的组织设计(1)节拍计算r---平行生产流水线节拍T---计划期有效工作时间Ng---计划期拟生产的零件组数例:生产A、B两种品种,计划年产量均为55000件,现将两种零件各一件组成一组,则流水线的节拍为:注:一年有效工作天数为306天;二班制生产;每班8小时;时间有效利用系数0.95;设备需要量计算在平行生产成组流水线中,每道工序的设备需要量是按照该零件组中工时定额时间最长的零件来计算的。例:(节拍=5分钟/组)工序号单件时间计算设备数的零件设备需要量

5、零件A零件B零件时间定额计算法采用值12345731041058A5B10B5A1011221122工序号零件工时定额(分/件)工作地号工作时间(分)零件A零件B15401271002033350441080506三、顺序按批生产成组流水线分析:顺序生产成组流水线和平行成组流水线是组织比较简易,但条件要求很苛刻的流水线。在顺序生产成组流水线中,要求零件组内各零件在各工序的加工时间之和相等,零件变换时不需对设备调整。在平行生产成组流水线中,要求工作地设备能同时加工零件组中的所有零件,设备上要安装两套以上夹具和刀具顺序按批生产流水线的特点:零件组中每种零件的数目可以较多;而顺序生产成组流水线

6、的零件组中,零件的数目较少,一般为1~2件或3~5件;不需要进行工序同期化,而顺序生产成组流水线必须进行工序同期化顺序按批生产流水线的生产过程组织比较复杂,其流水线的组织设计关键是要解决成组零件的批加工周期和批出产节拍计算问题四、成组技术与成组流水线成组技术的概念成组技术也称为成组加工或零件族制造,它是根据零件设计和制造的相似性,去分析和处理有关零件系列以及相应的工艺过程,把它们按一定标准划分为“族”或“组”,并以此为基础去组织中小批量生产,从而扩大生产批量,使中小批量生产也能采用大批量生产所应用的技术,因而可实施全部生产过程的合理化,获得好的经济效益。成组技术的发展过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7、,德国、苏联开始从理论上研究成组加工的可能性二次大战期间,德国、瑞典和苏联在零件加工工艺过程的典型化方面和成组加工方面进行了试验和探讨五十年代,苏联提出了成组加工的科学概念和基本原理六十年代,得到许多欧洲国家的采用,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七十年代,日本和美国才开始发展成组技术由于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和数控技术的发展为成组技术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七十年代以后,成组技术已被更多企业接受,并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推广。成组加工技术也由成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