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作业提升练三十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含解析.doc

通史版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作业提升练三十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含解析.doc

ID:61832446

大小:6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3-23

通史版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作业提升练三十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含解析.doc_第1页
通史版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作业提升练三十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含解析.doc_第2页
通史版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作业提升练三十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含解析.doc_第3页
通史版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作业提升练三十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含解析.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通史版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作业提升练三十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含解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三十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1.(15分)(2021·云南师大附中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大索貌阅”是隋朝整顿户籍、检括逃避赋役户口的重要措施。南北朝时,全国隐漏户口,投靠豪室,以及妄称老、小以免赋役的现象十分普遍。为严查户口,隋文帝先在全国建立严密的保、闾(里)、族(党)等基层组织,继而于开皇五年(公元585年),令全国州、县“大索貌阅”,即按照户籍上登记的年龄,逐一与本人的体貌核对,检查是否虚报年龄,诈老诈小。一旦发现不实,里正、党长等乡官皆配流远方。同时还规定堂兄弟以下一律析籍分居,

2、各为户头。又悬赏令互相到告。通过检括,共括出壮丁四十四万余,人口一百六十四万余。“大索貌阅”的结果,使政府直接控制的丁口数大为增加,从而扩大了国家税源。——摘编自袁刚《户籍的性质、历史与我国户籍制度改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大索貌阅”的历史背景。(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大索貌阅”措施的影响。(8分)【解析】第(1)题背景:根据材料“隋文帝先在全国建立严密的保、闾(里)、族(党)等基层组织”得出隋朝建立,民族交融基本完成;根据材料“全国隐漏户口,投靠豪室,以

3、及妄称老、小以免赋役的现象十分普遍”得出南北朝以来,户口隐漏严重,国家掌握劳动力减少;根据所学可得出地方豪强地主占有大量人口,削弱中央政府力量,国家赋税收入减少。第(2)题影响:根据材料“使政府直接控制的丁口数大为增加,从而扩大了国家税源”得出政府直接控制的丁口数增多,增加国家赋税收入;再结合所学可从打击了豪强地主,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减轻民众的赋税负担,但以此增收赋税,加派徭役,导致社会矛盾激化,是隋朝短命而亡的原因之一等方面概括。答案:(1)背景:隋朝建立,民族交融基本完成;南北朝以来,户口

4、隐漏严重,国家掌握劳动力减少;地方豪强地主占有大量人口,削弱中央政府力量,国家赋税收入减少。(7分)(2)影响:政府直接控制的丁口数增多,增加国家赋税收入;打击了豪强地主,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减轻民众的赋税负担;但以此增收赋税,加派徭役,导致社会矛盾激化,是隋朝短命而亡的原因之一。(8分)2.(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北魏短暂统一北方后,分裂为东魏(北齐)和西魏(北周)。以宇文泰为首的西魏北周统治集团进行了军事改革,建立起府兵制度。宇文泰设置六个柱国大将军,以合周礼六军之制。周武帝宇文

5、邕时,将柱国统帅的兵士改称为侍官,使兵士具有皇帝卫队的性质。士兵最初由豪强子弟充任,后以平民子弟为主。士兵装备自给,免除课税,战时打仗,闲隙农耕,有了兵农合一的趋势。府兵制的确立是北周军制的重大改革,周武帝死后,北周大权落入外戚杨坚手中。——朱绍侯《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周府兵制改革的主要特点。(8分)(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周府兵制度改革的主要影响。(7分)【解析】第(1)题依据材料“宇文泰设置六个柱国大将军,以合周礼六军之制”“有了兵农合一的趋势”概括改革特

6、点。第(2)题依据材料“将柱国统帅的兵士改称为侍官,使兵士具有皇帝卫队的性质”分析可知改革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据材料“战时打仗,闲隙农耕,有了兵农合一的趋势”分析可知改革有利于黄河流域农业生产的恢复;依据材料“士兵最初由豪强子弟充任,后以平民子弟为主。士兵装备自给,免除课税”分析可知改革有利于增强军队的战斗能力;综合分析以上作用联系此时期相关史实可知这些改革措施间接为隋朝统一奠定基础。答案:(1)特点:融合汉族礼制;削弱武将权力,加强皇权;兵农合一。(8分)(2)影响:增强了军队的战斗能力;

7、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兵农合一有利于黄河流域农业生产的恢复;为隋朝统一奠定基础。(7分)3.(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东汉学校的教育大体与西汉相同。东汉太学,建立于建武五年(29年),当年就“诸生横巷”,学习人数空前。就学的不仅有太子和诸侯功臣子弟,甚至匈奴也遣子弟入学。和帝、安帝时,由于政治黑暗,太学一度很不景气。永建六年(131年),顺帝扩建太学校舍240房,1850室。同时扩大生源,除太常所择及郡国选送外,又增加公卿子弟及明经下第两种,并增加太学学生的俸禄。西晋建国之初,沿用汉

8、魏旧制设置太学,太学学生中既有高门大族子弟,也有寒门庶族子弟。晋武帝泰始八年(272年),因高门子弟耻与寒门为伍,不入太学,下诏遣散部分太学学生,令“大臣子弟堪受教者”入学。咸宁二年(276年)便建立了专门教育“国之贵游子弟”的贵族学校“国子学”。到惠帝时,仍嫌国子学招收太滥,更具体地规定只准“官品第五以上得入国(子)学”。——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指出东汉至西晋教育改革的趋势并分析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晋教育改革的影响。(9分)【解析】第(1)题第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