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812451
大小:2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3-21
《高校信息技术安全隐患及对策.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无止境高校信息技术安全隐患及对策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渐成熟,高校信息技术建设已经十分稳定。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现阶段高校实行的教学项目都与信息技术为基础,因而,应不断的强化高校信息技术建设与管理。然而,目前各院校普遍存在信息技术信息的泄露、网页入侵、黑客攻击等网络问题时有发生,高校信息安全受到了很多的威胁。因此,高校信息技术应该加强防御措施与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能够更进一步的保护高校信息技术的信息安全。1高校信息技术建设中的信息安全存在的隐患1.1高校信息技术出现系统安全漏洞。对于一些常见的信息技术系统而言,越是处于开放的信息
2、环境,对信息技术系统带来的防御能力与安全隐患考验越是很严峻。信息技术的系统安全漏洞是系统本身自带的特殊缺陷,是信息技术设计者进行编写时,出于考虑到信息的整体适应性质,忽视了系统安全保障所形成的信息安全漏洞。许多网络上的不法分子利用这一点漏洞进行系统的破坏性活动,把信息病毒引进用户的电脑中,使信息被盗窃与实行破坏。高校在实行信息技术初建中,都会选择稳定的信息系统来建立校园内的网络,其目的是确保信息系统的顺利运行。然而,这些信息系统仍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与漏洞,严重影响了使用者的信息安全,更有甚会给整个信息系统带来运行中的困难,其后果
3、不堪设想。1.2高校信息技术出现病毒感染安全隐患。信息病毒是一种恶意程序,信息病毒经过编译,能够隐藏在正常的运作程序中。当使用者在使用使触及到特定的条件中,就能够使程序中的病毒激活,如果电脑中缺乏防御措施,那么信息病毒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高校信息技术体系如果没有安装防御措施环节,哪怕有一名用户被感染病毒,信息病毒就会波及校园中整个网络系统。因此,高校信息技术建设中应该安装杀毒软件与防火墙,高校信息管理员还应定时更新信息病毒库,为维护高校信息技术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再者,还应该防止不法分子运用不法手段,如电子邮件、U盘、等途径来
4、传播病毒,从而侵害高校信息技术网络。2高校信息技术建设中的信息安全技术对策3学无止境2.1提高信息技术的安全意识,完善管理制度。高校应定期组织信息培训课程,让更多的信息用户意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以至可以将正规的网络使用规范制度普及给校园中的信息用户。这样能够使信息用户及时发现问题,并上报给学校的信息管理人员,从而能够避免信息侵入带了的严重损失。高校在建设信息技术时,是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使信息资源管理更加合理与科学,与使信息数据能够更加准确与公正。高校在确保信息技术安全的情况下,应必须确立相应的信息技术管理制度。如对数据传输方
5、面、应用下载方面、信息查询方面等,实行严格的查处,以降低非法入侵风险为主要目前。从信息管理者的方面而言,做到赏罚分明,才能确保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推广与执行规定。信息管理者的权限不易过分集中,高校应该把信息管理工作细化,运用信息管理者的责任心来强化管理者对信息安全意识。2.2高校信息技术应采取身份认证,信息加密应对对策。信息身份认证是用户要求进入信息系统访问时,需要实行密码输入,才能够进入信息系统,如果没有输入密码或者是用户输入的密码错误都是无法进入信息系统。在用户反复实行类似的密码操作时,信息系统可以使该用户进行锁定,禁止该用
6、户在一段时间内不能够访问该信息系统。即使该用户进入到信息系统中,也会对该用户的操作受到限制。合法的操作被同意,非法的操作就会被禁止,这是信息身份认证的一大优点。信息加密是现在网上比较常见的信息安全技术措施,信息加密措施能够确保信息资源不被窃取。采用这种身份认证,信息加密的方式应用到高校信息技术建设中,能够保护高校信息技术系统不受外来人群的侵害与迫害,从而能够有效的保护高校信息建设安全。2.3高校信息技术应设置防火墙。信息防火墙技术是能够更好的保护信息不被侵害的防御措施,许多的高校都在运用防火墙来保护校园的信息技术。外部网络要进
7、入高校网络时,必须通过防火墙的认证,经过防火墙的授权才能进入校园信息内部。防火墙能够使信息数据管理更加的便利与简单,运用信息数据内的防御机制,能够有效的过滤恶意攻击与非法信息,更进一步的保护高校信息技术的信息安全。3结语高校信息技术的安全会是未来高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因此,高校应及时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与严密防范措施来进行高校信息技术建设的维护措施。同时对信息使用者进行信息安全教育工作,培养并强化高校信息用户的安全意识,使高校信息用户在思想上建立一道牢固的“防火墙”。3学无止境参考文献[1]谭博.高校信息化建设进程中信息安全问题
8、成因及对策探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11):205-206.[2]刘健.高校校园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技术探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07):29-30.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