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风寒湿痹方剂数据挖掘论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风寒湿痹方剂数据挖掘论文1资料与方法1.1方剂筛选和录入以《中医方剂大辞典》和《中华医典》(电子版)[2]为检索对象,以“风痹”“行痹”“寒痹”“痛痹”“湿痹”“着痹”等为关键词,筛选具有完整方名、药物组成和主治病症的方剂,并剔除名称不同但药物组成相同的方剂。应用Access2003软件,录入相关信息,药名和药性以《中药学》[3]为准,建立药味别名管理库。1.2中药和方剂药性量化药性多值量化规则主要包括如下几点。①对四气统一量化,记录为1个特性,其中大寒、寒、微寒和凉分别记录为-10、-7、-4和-
2、2;大热、热、温和微温分别记录为10、7、5和2;平性记录为0。②对五味量化,含某味记为10,不含记为0;同一味的不同程度,如辛和微辛分别记为10和7;根据五味的先后顺序不同,第1味的数值保持不变,第2、3味数值为从原数值分别减去2和4;淡和涩作为单独味数值化。③每个归经都单独量化,含某归经记为10,不含记为0;依据药物归经记录先后顺序,除第1归经保持数值不变外,其他依次在原数值上减去2;若有3个以上归经,则归经数值为6(第3归经)、5(第4归经)和4(第5归经)。以单味药性味归经量化值按其在方中质
3、量比例加权形成复方药性量化值,建立方剂药性量化表。1.3统计方法1.3.1频率及高频药物频率差异分析运用SPSS17.0软件统计方剂中药物使用频次,计算使用频率。高频药物使用频率相关概率分布按(0,1)分布,使用假设检验方法计算其置信区间,然后进行差异对比。1.3.2关联关系分析采用关联分析中的Apriori算法挖掘处方高频药物药对之间的配伍关系。1.3.3聚类分析4学海无涯采用MATLAB统计工具箱中的Cluster函数对方剂药性量化值进行分层聚类,数据经标准化处理,变量的距离测量采用欧氏距离,采
4、用最大距离、最小距离、平均距离、质心距离、加权质心距离、离差平方和6种类间距离计算,其中前5种计算方法孤立点较多或者各类比例严重失衡,只有离差平方和的聚类结果较好,也符合中医理论,故以该法聚类结果进行说明。2结果2.13类方剂高频药物使用频率统计共选出方剂338首,其中风痹方122首、寒痹方110首、湿痹方106首。3类方剂中前30味高频药物中共有21味相同药物,应用假设检验方法两两比较相同药物,使用频率明显高于其他2类的是寒痹中的肉桂、附子、当归、牛膝、羌活、芍药、黄芪和湿痹中的茯苓、白术,见表1
5、~表3。2.23类方剂高频药物功效分类结果前30味高频药物主要分为7类(各类药物的使用比例=同类药物的总频数÷前30味高频药物的频数之和)。按使用比例高于其他2类5%以上做比较,风、寒、湿痹中使用比例较高的分别是发散风寒药、补虚药、渗湿化湿药。2.33类方剂高频药物药对关联分析结果关联分析中支持度高说明药物组合出现频率高,置信度高说明其配伍性强,配伍较强的药物组合不仅出现在高频药物中。本研究二相关联取最小支持度为9%,最小置信度为70%,得到9对常用药配伍。3讨论风痹以感受风邪为主,以性走窜、疼痛游
6、走不定为症状特点;寒痹因阳气不足,感受寒邪为主,以肢体关节疼痛较剧、痛有定处、得热痛减、遇寒痛增为特点;湿痹因湿邪阻遏气血津液的流通,以关节肿痛、肢体沉重、肌肤麻木为特点。痹证的风、寒、湿具有病因、病理、症状属性多方面的意义,辨证应从病因入手,以风寒湿的偏胜、兼夹、错杂、转化为辨证依据。3.1本虚标实,注重补虚4学海无涯高频用药显示,3类方剂使用最多的均为补虚药,尤以寒痹使用最高(30%)。说明正气亏虚、卫外不固、邪气乘虚而入是致病的根本。从补虚药类别上分析,湿痹明显重用补气健脾的茯苓和白术,寒痹明
7、显重用补血补肝肾益气的当归、牛膝、芍药和黄芪,其中当归使用达49.30%。治湿须健脾,因为湿邪与脾密切相关,脾气不足既可使湿从外受,也可因运化功能低下而令湿从内生。而治疗痛痹除了散寒温阳更要补血益气,气血旺则阳旺。如河间云:痹气身寒,如从水中出者,气血不行,不必寒伤而作,故治痛痹者,虽宜温散寒邪,尤要宣流壅闭也。3.2兼顾用药,各有侧重3类方剂的高频用药中有70%使用频率不同的相同药味,从使用比例上看,除补虚药外,风、寒、湿痹使用最多的分别是发散风寒药、温里药、渗湿化湿药。说明3种痹证用药范围相似但
8、重点不同。充分体现了“风寒湿合而为痹”既要兼顾治疗,又要侧重主邪重点施治的思想[10]。寒痹重用肉桂、附子和羌活,《金匮翼》:痛痹以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也。治宜通引阳气,温润经络,血气得温而宣流,则无壅闭矣。3类痹证比较,寒痹重用补虚药轻用祛风湿药;湿痹重用渗湿化湿药轻用活血化瘀药;风痹仅重用发散风寒药。3.3寒热并用,阴阳相济3类方剂整体上以微温、温为主,其次是平,热性和寒凉方剂很少。整体用药温和,体现了寒热并用治痹之法。痹之寒热错杂证是因为人体禀赋有阴阳的偏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