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功能构建及环境污染风险防控研究.doc

防疫功能构建及环境污染风险防控研究.doc

ID:61789556

大小:2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3-20

防疫功能构建及环境污染风险防控研究.doc_第1页
防疫功能构建及环境污染风险防控研究.doc_第2页
防疫功能构建及环境污染风险防控研究.doc_第3页
防疫功能构建及环境污染风险防控研究.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防疫功能构建及环境污染风险防控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防疫功能构建及环境污染风险防控研究1防疫型应急避难场所的实现途径对于突发性的传染病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来说,有效的隔离措施是控制疫情蔓延的关键所在。新冠病毒最严峻时期,国家对所有确诊患者实行集中收治和分级隔离,“一级隔离定点医院治疗重症患者、二级隔离方舱医院集中收治轻症患者、三级隔离密切接触人群”,实现疫情防控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分层分级防护体系。火神山及雷神山应急医院的快速模块化建设,对于控制新冠疫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武汉体育中心、国际会展中心、武汉客厅等大型公共建筑临时改建的方舱医院,为疫情高峰期提供关键的床位资源,被称为高效

2、率的“生命之舱”。对类似“两山”医院这样的应急场所预留预控,必要时进行场所型避难功能转化,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可充分发挥场地优势,快速响应应急医疗和方舱模式,为疫情防控提供重要的空间保障[2]。一方面,应急防治型用地的选址应提前在国土空间规划中预控,可与城市近郊避难场所、防灾疏散用地协同考虑,规划为“非常态”避难救治场地,提前考虑防疫要求,有疫情发生时可快速补位“常态”公共卫生设施;另一方面,体育场馆、会展中心等大型公共建筑可实现快速、低成本的医疗功能应急转换,满足“平疫转换”多功能需求,作为防疫型避难场所的应急预备空间。2应急

3、避难场所防疫功能体系构建及设施保障4学海无涯防疫型应急避难场所具备疫情防控和医疗救助功能,能适应疫情下集中隔离、集中收治和定点治疗的分级防护体系,又可称为应急防疫场所。对于预控类应急防疫场所,其选址和空间布局的合理性是在规划中需要解决的最主要问题之一。选址上应远离水源地,远离人群密集区,有效避免疫情扩散。场地、空间应充足、平坦,满足应急医疗设施标准化、模块化和功能分区的建设模式。预留完备的水电气讯等市政基础设施接入通道,做好污水垃圾等无害化处理工程的规划设计,保持随时可以冷启动的状态。对于场所型避难场所,优先选择体育场馆、会展中

4、心等大型公共建筑进行防疫功能转换。此类建筑在设计时应遵循“平灾结合、平时为主”的原则,在功能上应充分考虑平灾转化的兼容性。其室外空间开敞充足,可为大型运输车辆的停留和医疗器械的搬运提供充足的外部空间保障。室内空间开阔灵活,可为方舱医院的运作提供内部空间划分条件。总之,体育场馆、会展中心等大型公共建筑安全性高、配套设施全面,稍加改造置换,在疫情发生时即可快速投入使用。鉴于雨水径流扩散传播的风险影响,公园型和公共绿地型应急避难场所不建议作为应急防疫场所。根据国家标准《城镇应急避难场所技术通用技术要求》(GB/T35624—2017)

5、,按照安置时限和功能等级,应急避难场所分为Ⅰ级、Ⅱ级、Ⅲ级三个不同等级,并配备相应的设施。鉴于该标准对于应急避难场所在防疾防疫功能方面的技术要求未作指导和界定,笔者结合既有国家标准,对防疫型避难场所的功能等级及设施配备进行深化和拓展。预控类应急防疫场所为Ⅰ级战略性场所,承担着特别重大和重大疫情时定点治疗防控任务。功能转化型应急防疫场所根据原有场所规模及物理环境,进行相应等级的功能转换,分别为Ⅱ级、Ⅲ级,主要承担重大疫情时集中收治救助和集中隔离的防控任务。预控类和功能转化类应急防疫场所,相辅相成,共同组成了应急避难场所疫情防控体系

6、(图1)。应急防疫场所必须有完整的基础设施保障、可靠的生命支持系统,才能在最快的时效内启动响应。应急防疫场所按照不同等级配备相应的设施(表1),以确保能源物资供应不断,信息通道畅通无阻。鉴于传染病疫情的特殊性,相比其他配套设施,应急防疫场所需重点关注排水系统(雨水和污水)、环卫系统和通风系统。3应急防疫场所环境污染风险防控对策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空气传播、粪口传播、不洁水体等。不洁水体的传播主要依托市政排水管道系统;飞沫、气溶胶等空气传播主要依托人群密集的公共空间。此次新冠病毒疫情相关研究表明,空气传播、水体污染传播等途径

7、存在助力疫情传播扩散的风险。疫情防控效果与排水系统、环境卫生系统、通风系统息息相关,疫情防控中环境污染风险防控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应急防疫场所的污废水、垃圾等无害化处理对于在源头杀灭病毒、阻隔病毒二次传播扩散至关重要。良好的通4学海无涯风系统和科学合理的气流组织,可有效避免室内场所的病毒传播和传染性接触。(1)雨水系统应急防疫场所内实行雨水、污水分流,严格执行雨水系统三不原则,即不积水、不污染、不随意外排。应急防疫场所场地及周边雨水应进行合理化分区、分级处理,不刻意“海绵化”,并预留雨水收集池、调蓄池、消毒池等处理单元的空间位置。

8、隔离区地面设置雨水防渗设施,患病通道不露天,加设遮雨棚等,确保疫情期间隔离重点区域雨水不外排、不下渗、零污染。隔离重点区域通过管道系统有组织收集进入雨水收集池后,进行物化和消毒处理,达标后再排放至外围市政污水管道,避免对周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非重点区域结合场地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