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789347
大小:2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3-20
《儿童奶包装设计论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儿童奶包装设计论文一、层级消费与消费转移4学海无涯儿童奶包装设计论文一、层级消费与消费转移4学海无涯儿童的实际消费支配权利让渡给了家长,而家长对产品的关注点与儿童的真实愿望不完全重合。实际上,儿童对牛奶的消费观首先是从儿童奶产品外包装的图像开始建立起来的。特别是儿童液态奶,均采取超高温无菌包装,大多数情况下消费者无法获得品尝奶质的直接体验。因此,儿童对于产品形象的启蒙意识就只能依靠感官对外在包装的图像进行感受来获取。他们对产品图像的消费远不像成人那样理性和成熟,任何新鲜好玩的图像都可能进入美妙的儿童世界。如此一来,厂家只要适时地推出令儿童满意的产品包装或图像营销策略,就有
2、可能赢得良好的销售业绩。正是在这一市场需求的驱动下,蒙牛和伊利公司分别设计了“未来星”和“QQ星”产品,可谓异曲同工,并且多年来取得了不俗的成效。我们再从图像上分析以上具有代表性的儿童奶产品。近年市场调查数据显示,三大品牌如蒙牛“未来星”、伊利“QQ星”、光明“小小光明”的占有率占据前三甲位置,均保持了强劲的销售增长势头。三大品牌无一不是采用了卡通形象设计,其中伊利“QQ星”和光明“小小光明”都是采取直观的奶牛卡通形象。不过,“QQ星”似乎与网络软件腾讯QQ存在名称相似的嫌疑,所幸的是,“QQ星”形象与之拉开了距离,独创了自己的包装形象,并且在另一款小包装设计上还使用了儿
3、童非常熟悉的“机器猫”系列表情。由此可以发现,伊利“QQ星”的包装图像与网络、动画保持了与时俱进、若即若离的状态。蒙牛“未来星”的包装图像初看起来并无特别之处,但是人们可能更容易忽视一个细节,那就是其包装纯净的外部设计配合包装之外的广告设计赢得了父母和儿童的青睐,特别是广告中所营造的“健康家庭”图像更增加了消费者的认同感。研究儿童奶包装设计的图像消费会遇到一个更为具体的问题,即我们无法准确判断出消费主体——儿童到底起到了多大的主导作用,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如果儿童拥有实际的消费能力,图像无疑会成为儿童首要关注的目标。这一点与儿童玩具的消费有很大的区别,也是文章的立论依据所
4、在。因为儿童玩具的消费支配权虽然和儿童奶一样,儿童是消费主体,但是玩具的娱乐性完全是由儿童自己把握的,尽管也涉及玩具的安全性问题,但在实际购买和使用玩具的过程中,父母并不一定像对待儿童奶一样具有十足的主张,甚至一度将消费权利完全归于儿童。从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儿童液态奶包装设计可以看出,其器形基本上为纸质“砖形”设计,即便是塑料瓶装的设计也大同小异,它们在满足一定的容量需求之外,几乎忽视了儿童更关注的趣味性。这当中,企业可能是出于包装设计容器的制造成本和运输成本的考虑。当容器的设计无法体现更多的设计意趣时,图像的设计就成为消费增值的一项重要的指标,不过,这也暴露了设计师对于容
5、器设计的漠视。二、儿童奶图像消费模式儿童奶的消费市场表现出诸多的复杂性,奶制品企业一方面要生产适合儿童各种营养需求的产品,另一方面也要考虑不同阶层的消费需求,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必须注意,虽然儿童本身并没有消费能力和身份象征,但是如上文所述,儿童的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父母的支付能力。如,日供袋装鲜奶的包装设计和图像体现出了更强的选择性,但是鲜奶的时效性反而强化了消费阶层的区别。正如社会学家韦伯认为:“‘阶级’是按照它们与商品生产和商品获取的关系而划分的,而‘社会群体’是按照它们特殊的生活方式中表现出来的消费商品的规律来划分的。”从这个角度而言,日
6、供鲜奶正是由于时效性强化了消费社会群体,而非包装或图像提升了消费品质。相比较来说,儿童奶似乎更多的是依据图像和包装区分消费的群体。那么儿童又如何消费奶制品的图像呢?由于儿童对于儿童奶的营养价值问题缺乏考虑,所以对于儿童来说,奶制品的消费在某种意义上就成了“买椟还珠”式的寓言。儿童消费群体属于比较典型的感性消费群体,他们的心智决定其还无法形成成熟的评价能力,对品牌的认知度比较低,更无法从外观判别产品的质量。因此,那些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形象更能激起儿童的消费欲望。对此,以往很多讨论主要集中在图像的表现技法、色彩表达和文字设计等方面。随着社会资讯传播的发达和动画产品衍生的无限扩展
7、,儿童的接受面也在无限延伸,更多的4学海无涯图像与文化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更加立体的消费模式。动画形象作为消费符号进入儿童奶的图像消费领地。有新闻报道显示,仅2011年暑假国内就有20多个卫视频道轮番播映国产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这部动画片将成为“00后”儿童的集体追忆。与20世纪不同,新世纪出生的儿童除了拥有更加优厚的物质条件外,他们获取资讯的手段也日益丰富,儿童可以通过网络、更加轻松地与自己喜欢的动画形象、明星进行“全接触”。这种亲身体验的接触方式加强了儿童的记忆,超越了消费者与产品之间的表征关系,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