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新人教版.doc

2018-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新人教版.doc

ID:61786099

大小:45.36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3-20

2018-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2018-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2018-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2018-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4页
2018-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内部文件,版权追溯内部文件,版权追溯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理解“格物致知”精神。2.学习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论证方法。过程与方法1.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自读课文,抓住过渡段、关键句、关键词等,理解作者观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2.理解树立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现实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科学实验精神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从实践中探求真知的科学实验精神。学习重点1.深刻理解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含义。2.学习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论证方法。学习难点引导学生树立格物致知精神,争做一名注重实践、有开拓精神的人。学

2、法指导引导点拨法,讨论探究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环节一新课导入我们常说“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见,实践精神有多么重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讲述实践精神的文章《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环节二自主学习一、助学资讯1.作者简介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出生于密执安州的安阿伯,祖籍山东日照。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研究方向是高能实验粒子物理学。他曾发现一种新的基本粒子,并用和自己中文姓氏“丁”类似的英文字母“J”将这种新粒子命名为“J粒子”。目前,丁肇中教授仍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职。他曾多次回国探亲,对祖国的

3、科学事业极为关心。在他领导的实验小组里,中国派去的同志约占半数,这些科学工作者在他的精心指导下正从事基本粒子的研究工作。 2.背景链接本文是作者在被《瞭望》周刊授予“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时的一篇发言稿。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国基础教育过于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大多“高分低能”。这已不适应社会、时代发展的需要,鉴于此,著名科学家丁肇中根据现代学术的发展和个人经验,并联系传统的文化背景和我国的现状,向我们提出了忠告: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二、字词积累5环节二自主学习丁肇中(zhào)朱熹(xī)彷徨

4、(pánɡhuánɡ)中庸(yōnɡ)论语(lún)袖手旁观(xiù)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格,推究。致知:获得知识。致,获得。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不加过问的冷淡态度。本文指不作任何探究实验的消极观察。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三、整体感知1.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自读课文,找出文章论述的话题是什么?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2.作者的观点是怎样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3.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提出问题。由获奖感

5、言,引出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第二部分(2~12):分析问题。分析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病和实验精神的重要性。第三部分(13):解决问题。强调培养实验精神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希望。环节三合作探究一、深层探究1.传统的中国教育为什么不重视真正的“格”?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端? 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传统的中国教育“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缺乏对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2.实验精神(“格物致知”精神)为什么很重要?应该怎样进行实验?(1)科学发展

6、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2)实验方法:①“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②“实验不是毫无选择地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3.既然实验精神如此重要,当今的中国学生是否很重视它呢?为什么?不够重视。“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思维而不愿动手。”误以为埋头读书可以应付一切,结果对实际毫无帮助。4.格物致知精神仅仅应用于自然科学研究吗?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都不可缺少。5.为什么说“当今社会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第一,这

7、是由中国传统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的弱点决定的;第二,这是科学发展的历史和实验过程证明了的;第三,这是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必不可少的。6.那么怎样才是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5环节三合作探究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地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有计划地探索。二、论证结构弄清文章的论证结构,明确的论证思路。本文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个思路来行文的。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就提出了他的论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全文就是围绕着这个论题进行论述的。首先,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病。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

8、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于是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作者以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为例论证。然后,分析科学上实验精神的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