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式结构模型.pptx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pptx

ID:61785637

大小:9.13 MB

页数:28页

时间:2021-03-20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pptx_第1页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pptx_第2页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pptx_第3页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pptx_第4页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pptx_第5页
资源描述: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ppt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二章物质的微观结构A原子的核式结构1从宏观到微观1亿光年从宏观到微观4直接研究:放大2亿倍的扫描隧道显微镜5一、对物质组成和微观结构的认识过程1、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等人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万物都是由简短的、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2、1803年,道尔顿提出原子的“实心球模型”原子是不可分的约翰•道尔顿(1766-1844)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6一、对物质组成和微观结构的认识过程3、1897年,汤姆逊对阴极射线的研究汤姆逊(1856—1940)英国物理学家,第三任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以其对电子和同位素的实验著称。基于

2、"对气体导电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荣获19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7一、对物质组成和微观结构的认识过程3、1897年,汤姆逊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实验装置:涂有荧光物质的真空玻璃管实验操作:金属两端接通高压直流电源实验现象:荧光物质发光思考1:是什么物质使荧光物质发光?(1)阴极射线——带负电的电子(2)电子质量小于氢原子质量的1/1000原子还可以再分!8一、对物质组成和微观结构的认识过程3、1897年汤姆逊对阴极射线的研究思考2:原子内的结构是怎样的?1904年,汤姆逊“葡萄干蛋糕”模型9一、对物质组成和微观结构的认识过程4、1909年,卢瑟福粒子

3、散射实验(左)卢斯福(1871—1937)新西兰物理学家,汤姆逊的研究生,卡文迪许实验室的接任者。1908年,卢瑟福获得该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1921年,卢瑟福的助手索迪获诺贝尔化学奖;1922年,卢瑟福的学生阿斯顿获诺贝尔化学奖;1922年,卢瑟福的学生玻尔获诺贝尔物理奖;1927年,卢瑟福的助手威尔逊获诺贝尔物理奖;1935年,卢瑟福的学生查德威克获诺贝尔物理奖1948年,卢瑟福的助手布莱克特获诺贝尔物理奖1951年,卢瑟福的学生科克拉夫特和瓦耳顿,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奖;1978年,卢瑟福的学生卡皮茨获诺贝尔物理奖。培养12位诺奖得主的“

4、核子科学之父”10一、对物质组成和微观结构的认识过程4、1909年,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实验装置介绍:(1)放射源:放射性元素(铀和镭)粒子:电量+2e、质量4u,速度约3107m/s(高速)(2)金箔:电量+79e、质量197u金的特点:很好的延展性(可以摊得很薄,大约1微米)(3)荧光屏:荧光效应(4)显微镜(盖格计数器)(5)真空容器:防止气体电离(6)圆轨道:不同角度观察11一、对物质组成和微观结构的认识过程4、1909年,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实验结果:(1)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与原来的运动方向偏离不多(平均2º-3º)。

5、(2)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的偏转。(3)极少数α粒子产生超过90º的大角度偏转,个别α粒子甚至被弹回。12一、对物质组成和微观结构的认识过程讨论1:按照汤姆逊的葡萄干蛋糕原子模型,会不会出现实验结果(2)和(3)?为什么?4、1909年,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实验结果分析:(1)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与原来的运动方向偏离不多(平均2º-3º)。(2)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的偏转。(3)极少数α粒子产生超过90º的大角度偏转,个别α粒子甚至被弹回。13一、对物质组成和微观结构的认识过程讨论2:α粒子大角度偏转是不是撞到了电子?4、1909

6、年,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实验结果分析:(1)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与原来的运动方向偏离不多(平均2º-3º)。(2)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的偏转。(3)极少数α粒子产生超过90º的大角度偏转,个别α粒子甚至被弹回。14一、对物质组成和微观结构的认识过程讨论3:原子内的正电荷和质量具有怎样的结构才可能出现结果(2)和(3)?4、1909年,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实验结果分析:(1)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与原来的运动方向偏离不多(平均2º-3º)。(2)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的偏转。(3)极少数α粒子产生超过90º的大角度偏转,个别α粒子

7、甚至被弹回。一、对物质组成和微观结构的认识过程4、1909年,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1911年,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假说):(1)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2)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3)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不停地绕核运动(电子绕核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就是原子核对它的电场力)一、对物质组成和微观结构的认识过程讨论4:如何用卢瑟福模型解释粒子散射现象?4、1909年,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1911年,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假说):(1)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2)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

8、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3)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不停地绕核运动(电子绕核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就是原子核对它的电场力)一、对物质组成和微观结构的认识过程4、1909年,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