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783255
大小:2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3-20
《云南民族文化的发展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云南民族文化的发展分析摘要:全面深入地对建水紫陶特色进行考察,旨在从材料、工艺与艺术三者相互关系的角度,探索建水紫陶发展新的切入点,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达到拓展建水紫陶艺术特色,实现多元化发展的目的。关键词:建水紫陶;特色;发展;工艺建水紫陶是云南较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品,也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它以细腻的品质和绝妙的刻坯填泥装饰技艺著称,并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中国书画装饰的传统。建水紫陶独特的制作工艺的产生和发展有着特定的历史时代背景,代表着一定时代的审美需求和艺术精神。任何艺术类型的发展都要遵从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都
2、会随着人类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而演进。在经济高速发展、科技繁荣、文化多元的今天,大众消费观念和审美趣味已悄然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建水紫陶的发展是必然,特色是任何艺术形式的存在之根本,保持和发展自己的特色,并适应社会的需求,是根本的发展之路。建水紫陶要发展,就要对其特色建立正确的认识,牢固树立特色是发展之本的观念,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依据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趋势,探索建水紫陶发展新的切入点,达到拓展建水紫陶艺术特色,实现多元化发展的目的。一、建水紫陶的特色及成因4学海无涯将书画通过刻填工艺装饰在器物表面,再经过打磨凸显其质感,
3、是建水紫陶自成体系的装饰艺术,也是建水紫陶最主要和最具体的艺术表现形式,以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和鲜明的民族民间风格,在中国陶瓷艺坛中独树一帜。战国时期的工艺专著《考工记》中提出了“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观点,指出了器物艺术的形成应是材料、工艺与艺术表现的有机结合。建水紫陶的特色形成同样如此。云南建水制陶业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一直以来,建水制陶产品多为日用陶,即便在元青花时代有一些摆设器出现,但是制作粗糙,品味不高,难登“大雅之堂”。直到19世纪,一个不太光彩的“机遇”让建水制陶终于进入主流文
4、化。鸦片战争前后形成的抽大烟风气使得陶制烟斗供不应求,由于吸食鸦片在贵族阶层十分流行,对可以把玩、收藏的更高品质的烟斗的需求促成了建水紫陶的产生。陶工们改进了粗陶的泥料,将其加工处理得更为细腻,这种改良后的泥料,非常适合进行刻填装饰和磨光工艺,便产生了光滑细腻、造型讲究、装饰精美,既精致又优雅,既实用又能欣赏的紫陶烟斗,完美地适应了当时建水地区对烟斗属性的要求,从而开创了制作细陶的新工艺。自此,逐渐形成将诗书画艺术与刻坯填泥工艺有机结合的建水紫陶艺术。从建水紫陶长期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对精美烟斗的需求促使了陶工改进泥
5、料,泥料的改进又对工艺的提升产生了新的要求,正是材料、技术和艺术表现三者的互动,最终形成了其特有的艺术形式和特色。由此可见,特色的形成与材料、工艺、艺术表现三者密切相关,各要素间相互支撑和制约,最后形成统一和协调,由此奠定特色的完善和稳定。特色形成的关键在于能否合理利用材料的性能和特点,其加工工艺是否与之相适应,并与艺术表达相配合。建水紫陶工艺最初主要用于烧造烟斗这样的小物品,随着社会的演变,紫陶在种类、造型等方面都有了发展,除了碗、盆、汽锅、茶具等日用陶,还出现了花瓶、文房四宝等陈设器。新品种的产生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工
6、艺和艺术表现手法。比如“断简残帖”装饰艺术,是建水紫陶刻填装饰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其视觉效果丰富,色彩斑斓而古朴,更适合在较大的器型上运用。“断简残贴”需要用到多种色泥,并且由于是大面积的填刻,对填料和坯料相互结合的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是工艺对材料提出的要求。同时,要形成堆叠效果就要求多次按照颜色逐层套刻,这是艺术表达对工艺提出的要求。三者相互互动促进,最终形成了“断简残贴”,扩大了建水紫陶艺术表达的空间,将建水紫陶的特色推进了一步。显然,正是制陶艺人们充分把握到了材料、工艺与艺术表现三者之间的关系,然后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
7、发展和强化,这一过程中艺术特色也愈发完善和鲜明。由此可见,材料是艺术特色得以产生和形成的物质基础,工艺是艺术特色形成的手段。材料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工艺,工艺必须配合艺术表达的需要。反过来,工艺的拓展与艺术表达的提升也会对材料提出新的要求。总之,材料、工艺、艺术三者关系是相辅相成。三者之间的关系愈趋合理,特色也愈趋明显。二、建水紫陶发展新思路既然材料、工艺、艺术表达三者与建水紫陶艺术特色的形成密切相关,那么要实现拓展建水紫陶艺术特色,实现多元化发展的目的,还需从这里切入。4学海无涯(一)改良材料以拓展材料特性建水紫陶泥料细腻,
8、优点是便于刻填,易于磨光,但是也因缺乏脊性成分,容易变形,不易制作方形陶器和大型陶器,使得建水紫陶造型单一,原创器型少。可以考虑在泥料中加入脊性成分,在保证原有泥料特性的基础上,增强其骨性,从而推动成型、装饰工艺上的改进。(二)借鉴和采用更多工艺手段实现突破在材料性能有所变化的情况下自然工艺也要进行相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