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远程教育在高素质农民培育的运用.doc

农业远程教育在高素质农民培育的运用.doc

ID:61779323

大小:2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3-20

农业远程教育在高素质农民培育的运用.doc_第1页
农业远程教育在高素质农民培育的运用.doc_第2页
农业远程教育在高素质农民培育的运用.doc_第3页
农业远程教育在高素质农民培育的运用.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农业远程教育在高素质农民培育的运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农业远程教育在高素质农民培育的运用一、农业远程教育的主要做法4学海无涯农业远程教育是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教育组织之间主要采取多种媒体方式进行农业知识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的教育形式,是将农业知识传送到学校外的一个或多个学生的教育。海门在高素质农民培育进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四种农业远程教育方式。(一)广播电视教育。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海门农业农村部门就通过县人民广播电台、县电视台,定期举办“田精明谈生产”“金色大地”“一周农事”等栏目,对农民进行种植、养殖、加工、营销等方面技术培训。由于当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教学培训机构数

2、量严重不足,农民接受农业新知识、新技术的途径有限,因此利用广播电台、电视覆盖面广、成本低、传播快、效率高的优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业教育资源匮乏的现状,受到了广大农业生产经营者的普遍欢迎。“三农”栏目在农村影响力非常高,一直延续至今,广播电视教育目前仍是农业远程教育的主要方式,几十年来经久不衰,对培育高素质农民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二)函授学历教育。中央农广校、江苏省农广校成立后,随着国家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为了适应农民不同层次的教育培训需求,中央农广校、江苏省农广校相继开办了涵盖农业中等职业教育、中专后继续教育(大专层次)、合作高等教育等形式

3、的学历教育,从单一的对农民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拓宽到对农民开展学历提升计划。海门农业农村部门专门组建工作班子,出台招生文件,每年广泛进行宣传发动,并召开会议部署落实中央农广校和江苏省农广校的招生工作,动员农村初高中毕业生、退伍军人、青年家庭农场主、种养大户、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村组干部等报名参加全国“百万中专生”计划的函授学历教育,为地方农业农村经济建设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三)网络教育。网络教育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后产生的新概念,即运用网络远程技术与环境开展的教育。2000年5月29日,“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正

4、式运行后,海门就全面开始了运用现代网络来开展农民教育培训。2014年开始在国内率先实施《中美农业远程教育合作——新型职业农民在线教学能力建设》项目,运用ArticulateStoryline软件,开发新型职业农民在线学习模块,进行远程教学。今年疫情期间,综合运用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农科讲堂》、“云上智农”APP在线学习、微信群、QQ群,及时开展农业远程教育,助力春耕生产。自2006年开始与东北农业大学尝试网络教育提升农技干部、农民学历行动以来,海门还先后与国内多所高等农业院校联合办班,利用高等院校的教学资源优势,大力度开展多专业学历学位教育

5、,农民学历教育从中专层次提高至本科层次,满足了高素质农民对学历的需求。(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信等信息技术和手段,将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思想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党的十七大把“在全国农村普遍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写入大会报告。海门自2007年开始就已实质性启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全区实现了298个村(居)委会全覆盖。海门农业农村部门“借鸡生蛋”,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这个平台,按照预定的教学培训计划,组织专家教授、农技人员、乡土人才,定期开展农业实用技术远程培训

6、。实践证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是开展高素质农民远程教育的有效途径。二、农业远程教育取得的成效4学海无涯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广播电视教育,从首档农业栏目开办以来,在海门人民广播电台共开办农业农村栏目16个、在海门电视台共开办农业农村栏目11个;通过函授学历教育,累计1200多名学员获得了中央农广校、江苏省农广校、中等农业学校的涉农中专、中专后相当于大专层次学历函授教育毕业证书;通过与高等院校联办网络教育,共有400多名学员获得了网络教育大专、本科学历;通过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业职业经理人

7、等专题培训100多期。(一)缓解了农民科技培训、高素质农民培育教学力量不足、教育资源匮乏的现状。传统培训方式资源利用低、覆盖面小、选择性差、实施成本高,并且受时间和地域等因素影响大,满足不了面广量大的高素质农民群体对农业科技知识的需求。农业远程教育通过农广校办学体系,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各种网络、学习平台,给农业从业人员提供了各种丰富的农业技术和信息,实现了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化和共享,打破了农业教学资源的地域和属性特征,还可以集成利用人才、技术、课程、设备等优势资源,基本上满足了目前农民自主选择信息的需要,使更多的农民同时获得了更高水平的教育

8、,提高了教育资源使用效率,降低了学习成本。同时也为农民终身学习提供了支持,有利于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具有传统教育不可比拟的优势。(二)培育了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