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作品艺术风格及技术处理.doc

合唱作品艺术风格及技术处理.doc

ID:61776846

大小:2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3-20

合唱作品艺术风格及技术处理.doc_第1页
合唱作品艺术风格及技术处理.doc_第2页
合唱作品艺术风格及技术处理.doc_第3页
合唱作品艺术风格及技术处理.doc_第4页
合唱作品艺术风格及技术处理.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合唱作品艺术风格及技术处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合唱作品艺术风格及技术处理摘要:陆在易先生是中国合唱音乐的领军人物之一,他的作品旋律动人,充满对人民、对祖国的热爱。陆在易先生生平丰富的经历对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陆在易先生的合唱作品不论是从音乐本身的技术处理还是音乐艺术风格中所蕴含的人文情怀都是值得研究的。文章首先分析了陆在易先生的生平经历,着重从艺术风格及技术处理两个角度分析研究他的合唱作品。笔者借此表达对陆在易先生的崇敬以及中国合唱音乐不断前进的愿景。关键词:陆在易;合唱作品;艺术风格;技术处理陆在易,字梓钧,浙江余姚人,我国当代乐坛著名作曲家,他在合唱

2、音乐领域的造诣极高,而且他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真实的还原了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因此他被人们誉为中国音乐界的“音乐诗人”。陆在易先生的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风格,欣赏起来绕梁三日而余音不绝,听众不仅会在听觉上得到享受,更是会从中体会到他对人生的深刻见解。如果仅是如此还不足以让陆在易先生屹立于中华民族音乐之林,他的作品中所用的技术处理方式同样别出心裁,细腻而又深沉地传达曲中的大爱情怀。陆在易先生的作品在音乐技术层面上堪称完美,在人文层面更是怀有民族大爱。笔者希望通过研究陆在易的合唱作品,能够为中国音乐界的创作提供启发,同时对中国

3、合唱音乐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一、陆在易生平经历概述5学海无涯创作来源生活。陆在易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情怀与他生平丰富的经历有直接关系。要研究陆在易的作品,首先就要研究他的人生经历。陆在易先生出生在浙江余姚,自幼接触二胡、笛子等民族乐器,有时甚至随丝竹乐班进行演出,幼时的音乐环境极大地激发了他的音乐热情与音乐才能。陆在易先生于1955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学习钢琴,这为他以后在音乐创作中完美地运用钢琴伴奏奠定了基础。后来他成绩优异,直接升入上海音乐学院本科作曲系学习。他又留校执教,为他的作品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在文化大革

4、命时期,他曾被下乡锻炼。改革开放以后,艺术文化领域百家争鸣,中国音乐界加强了同西方的交流,这为陆在易先生学习西方、走向国际创造了条件。陆在易先生基本完整地经历并参与了新中国合唱音乐发展的各个阶段。他的丰富人生经历使他深刻的体会到劳动人民的不易,也让他了解到中国音乐与国际的差距,这给他日后的音乐创作烙下了深深的民族音乐文化印记,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国家大爱、民族大爱。他在合唱领域的创作对中国音乐界甚至世界音乐界影响尤为深远。二、陆在易合唱作品的艺术风格陆在易合唱作品的艺术风格大体上来说分为两种:阳光、忧患[1]。这两种风格看

5、似矛盾,其实代表了他的两个创作高潮,这与前文提及的他的个人经历有关。(一)20世纪80年代———阳光歌者20世纪80年代,陆在易先生意气风发,他的合唱作品也充满了自然气息。在这个阶段从他的合唱作品中可以体会到江南风光的绮丽,感受到他的自然天性。20世纪80年代,“阳光”是他合唱作品的主色调,作品中所传达的真挚、细腻的情感令人感动向往。像1981年,他创作的《采桔》就是用现实主义的手法,通过描绘劳动人民劳作生活的场景,来表达对劳动的赞美。《采桔》真实、细腻的同时,又不失抒情,是陆在易先生在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有研

6、究者将混声合唱《雨后彩虹》看作是陆在易先生在合唱领域的“春雷第一声”。《雨后彩虹》与《采桔》相反,运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雨后出现彩虹这一意象,表达了陆在易先生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信心。在20世纪80年代,陆在易先生优秀的合唱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清泉般甘甜,因此在这一时期他被人们誉为“阳光歌者”。(二)20世纪90年代———忧患诗人5学海无涯20世纪80年代末,陆在易先生已近天命之年,生活阅历进一步丰富,他的合唱作品风格因此发生明显转变。20世纪90年代,他的作品转变后的风格成熟起来,深沉与内敛是转变后风格的代名词。这

7、一时期陆在易先生的合唱音乐情绪与主题的对比非常强烈,表达情感极具张力。陆在易先生在1988年创作的《最后一个梦》初次表现了这种忧患风格。1989年他创作合唱音画《行路难》将忧患风格正式定型,这标志着陆在易先生的合唱作品由阳光色调转向了灰色调。《中国,我可爱的母亲》这一作品,陆在易先生将同音反复音型与下行小二度音程进行交织抗争,强烈的对比下使得灰色色调更加浓重。陆在易先生在这一时期的合唱作品大量运用各种层次、各种角度的对比,情感上较之前的作品变得深沉内敛,表达情感不再着重于直接抒情,而是像鲁迅的文学作品一样,多角度、多层

8、次进行“呐喊”来震撼听众,从而洗涤听众心灵。因此,陆在易先生在艺术风格转变之后,被人誉为“忧患诗人”。(三)永恒的主线———大爱情怀不管是“阳光歌者”还是“忧患诗人”,贯穿始终的主线就是陆在易先生心中的大爱情怀。他的创作生涯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劳动人民的生活、关注着祖国的未来、关注着民族的明天。“阳光歌者”笔下的《采桔》深入劳动人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