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769046
大小:3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3-19
《偏远山区农村体育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偏远山区农村体育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制约贵州省偏远山区农村体育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村居民思想观念落后、基层政府体育工作意识淡薄、农村体育设施奇缺、青壮年大量外流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并根据这些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促进贵州省偏远山区农村体育取得进一步发展。关键词:贵州;偏远山区;农村体育;对策如今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我国大众体育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而在群众性体育中,农村体育是我国体育发展的短板之一。卢元镇教授认为农村体育是指在县及县
2、以下广大农村开展的、以农民为主要参加对象、以增强体质、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在自然地理环境、居民生活习惯、经济发展水平、科教文卫事业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农村体育的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其发展水平更是令人堪忧。笔者分别以“农村体育”“西部地区”并含“农村体育”为主题在中国知网文献检索平台上进行检索,得到的结果分别为3498篇和26篇。在众多研究农村体育的文献中,西部贫困地区农村体育的研究成果较少,基于实际民情提出的对策较少
3、。本研究通过对贵州省威宁县进行较为深入的考察,了解偏远山区农村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建议,以期促进贵州省偏远山区农村体育的发展。1研究对象与方法本研究以贵州省偏远山区国家级贫困县威宁县的四个乡镇为研究对象,这四个乡镇为随机抽样选取。研究中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在中国知网以及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查找研究所需的各类文献;利用暑期返乡的时间对四个自然村的体育设施、农村居民的体育活动等进行了为期45天的实地考察,并对各村部分村民进行入户访谈,也对乡镇有关领导进行深入交流,获得最真实的资料。2偏远山
4、区农村体育发展的限制因素6学海无涯2.1经济基础薄弱,农村体育发展后劲不足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位于云贵高原之上,地势西高东低,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地多,平地少,素有“地无三里平”“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偏远山区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山高谷深,山岭纵横交错,贵州省以农业为主,经济欠发达。威宁县统计局发布的《威宁县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威宁县年2016年末户籍总户数37.45万户,户籍总人口151.24万人,常住人口128.37万人,2016年威宁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7643元,比2016年全国农村居民人
5、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少4720元,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依然巨大。经济基础的薄弱,使农村居民的重心放在满足基本的生活生产上,在一些更为落后的村落中,根本没有能力进行体育等休闲娱乐活动的消费。2.2农民文化水平偏低,思想观念落后农村居民文化水平的高低与农民体育的发展很大关系,它决定了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观能动性水平。大部分农民由于受教育程度低,再加上在传统耕作模式下形成的一些落后的思想观念,接受新事物能力就较差,更认识不到体育活动对人们身心健康和劳动效率的有利影响。笔者在走访调查农村居民对体育的认知情况中,根据5个年龄阶段
6、(10-20周岁、20-30周岁、30-40周岁、40-60周岁、60-70周岁)共100人的回答,60%的农民认为没有必要进行体育锻炼,认为田间劳作就可以得到锻炼;23%的人认为体育锻炼可以使身体更好,71%的人说不清,6%的农民认为体育锻炼易伤身体;而多达87%的农民认为进行体育活动会影响正常生产。可见多数农民对体育的认识存在偏差,更不用说主动进行体育锻炼。2.3基层政府体育工作意识淡薄在偏远山区,有关体育组织管理机构职责不分明,没有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把农村体育工作上升到战略发展的高度,社会体育指导员严重不足,在乡镇几乎没
7、有专门的体育组织机构,也缺乏专业的体育管理人才。在笔者走访调查的多个乡镇中,体育工作的开展非常糟糕,相关部门组织纪律涣散,而且领导本身不懂体育或者体育意识很差,这就导致体育工作毫无进展,未能把农村中具有价值的体育资源挖掘出来,使得农村仅有的体育活动处于分散、无序、缺乏科学性的状态。6学海无涯2.4农村体育设施奇缺偏远山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这就导致了体育资源向农村的倾斜度就大为降低,加上对农村体育欠缺重视,致使偏远莎奴农村体育设施极度缺乏。在笔者走访调查的乡镇中,只有小学和初中有部分体育设施和器材,如篮球场,单双杠等,但多数都是
8、非标准场地,利用率低下,无法满足体育锻炼需求。2.5农村青壮年大量外流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上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大量公共设施的不断完善,促使贫困地区的大量劳动人口向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流动。在此背景下,由于传统耕作模式下的经济收入单一和新时期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