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液临床安全用药论文.doc

中药注射液临床安全用药论文.doc

ID:61760501

大小:2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3-19

中药注射液临床安全用药论文.doc_第1页
中药注射液临床安全用药论文.doc_第2页
中药注射液临床安全用药论文.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药注射液临床安全用药论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药注射液临床安全用药论文【摘要】用药差错涉及医生处方、护士操作、药师调配发药、患者用药依从性等多方面因素。在此,我们希望结合常见的用药差错,从医院的角度出发,谈谈减少中药注射液ME,促使中药注射液安全合理使用的必要措施。【关键词】中药注射液;合理用药;安全用药用药差错涉及医生处方、护士操作、药师调配发药、患者用药依从性等多方面因素。在此,我们希望结合常见的用药差错(MedicationError,ME),从医院的角度出发,谈谈减少中药注射液ME,促使中药注射液安全合理使用的必要措施。一、中药注射液在临床使用存在的问题1.1缺乏临床

2、辨证,盲目医嘱用药临床不按照中医理论辨证用药,而是将中药功能主治生搬硬套在西医的疾病诊断和症状表现上,造成不合理用药。例如补益类中药参附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人参、附子提取物。该组方在中药方剂学中归属于温里剂范畴,用于回阳救逆,脉绝暴脱之亡阳症。该方药性辛热,虚寒患者不宜使用。1.2稀释剂选择不当在静脉用注射剂与输液的配伍过程中,由于中草药成份复杂,制备工艺不同,在提取、精制过程中,一些成份如色素、鞣质、淀粉、蛋白质等,以胶态形式存在于药液中,药物与输液配伍后发生氧化、聚合。也可能有一些生物碱、皂苷在配伍后由于pH值改变而析出,从而导致

3、沉淀、变色、不溶性微粒的出现。1.3使用剂量与疗程不合理可能觉得中药注射液比较安全,有些医师不区分患者年龄、心肾功能等差异一律高剂量起始用药是引起用药错误的又一因素。查看相关中药注射液的使用情况,大部分按说明书最高剂量使用,有的甚至超最高剂量使用。1.4临床操作不规范3学海无涯有些中药粉针如双黄连、穿琥宁、丹参等静脉滴注时,应先以适量注射用水充分溶解,再用稀释剂稀释,但临床上常常发现直接用稀释剂溶解,导致溶解不充分而使微粒数增加,容易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二、中药注射液的合理使用2.1临床应用应加强法律意识中药注射剂的配伍禁忌问题是比

4、较特殊的。由于中药成分复杂,中药针剂的研制及应用时间相对较短,与许多药物的配伍都缺乏系统、长期的研究与观察,尚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与权威性的结论,至今中药注射液与其它药物的配伍尚属科研项目,虽然取得一些结果,也出版了一些中药配伍禁忌图书与表格,但涉及到的中药注射剂品种及与其它配伍药品的情况等,还远不能适应临床需要,特别是成为法律认可的东西也尚需时日。因此,配伍应严格遵守药品说书。2.2掌握合理的使用方法中药注射液静脉制剂都有深浅不同的颜色,在检查药液质量时,要掌握其每种药物的正常颜色以便比较,认真对光观察药液有无浑浊、沉淀、絮状物、漏

5、气等。加药时,将药液抽入注射器内,再沿瓶壁缓慢注入液体瓶内,避免快速注入而产生大量气体和泡沫。如果操作不慎出现大量气泡,应将注射器和针头脱开放气片刻(注意针尖不能超过瓶内液平面),再迅速拔出针头。加完药后应稍停片刻,再观察瓶内颜色、沉淀、絮状物等,一切正常方可给患者使用。2.3预防颗粒污染中药制剂每次静脉输入应用制量多为20ml~60ml,有时病情需要时可达80ml甚至更多,而临床20ml注射器应用较为广泛,为了避免反复穿刺瓶塞,应选择50ml注射器加药。同时注意刺入瓶塞时注意瓶体倾斜针头斜面朝上,选好进针点快速刺入,以免瓶塞碎屑掉

6、进入液体内造成颗粒污染和致热原。中药注射剂虽在制备时已经过滤,但因其成分复杂,且在存储过程中常因温度等条件改变而产生大量的微粒。在临床用于静脉滴注时,虽都使用了带终端滤器的一次性输液器,但因各厂家的过滤装置各有不同,因此过滤效果也不同。据报道,各厂家的一次性输液器质量差异较大,有的几乎不起过滤作用。另外,大部分厂家的输液器过滤装置对粒径≥2μm、≥5μm的微粒的滤除率较低。种种原因使得注射时大量的微粒被带入人体内。:2.4谨慎联合用药3学海无涯中药注射液应单独使用,严禁与其他药物混合配伍使用。同时谨慎联合用药,如确需联合使用其他药物

7、的,应谨慎考虑与中药注射液的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参考文献】[1]朱宇欢,陶建青.浅析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和应对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09,(11):9495.[2]薛艳丽.78例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和评价[J].中外医疗,2009,(04):220221.[3]谭晓安,肖克岳,贺书武.8种常用中药静脉注射液微粒情况考察[J].中南药学,2007,(01):4850.[4]吕强,李静,崔嵘,等.中药静脉注射液不溶性微粒研究[J].中国药房,2002,13(9):556.[5]刘伟,包丽丽.一次性输液

8、器终端滤器对输液中微粒影响的考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8,18(1):464.3学海无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