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760067
大小:2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3-19
《运用金融策略推动实体经济发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运用金融策略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临桂新区是桂林未来的城市中心,作为新区,如果没有一定的产业作为支撑,就会成为一座“空城”。因此,从市委、市政府到临桂县委、县政府,一直都十分重视新区的实体经济特别是工业的发展。到目前为止,临桂共有规模以上企业55家,201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22亿多元,应该说已有了一个较好的基础。但是,离“十二五”规划的蓝图要求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今后,如何更好地通过“两化融合”促进产业升级,通过“抓大壮小扶微”促进工业全面发展,如何更好地发挥工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其他产业协调发展,使临桂的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从而引领新区经济的快速腾飞,可以说,任务仍然艰巨,可做的文章仍然很
2、多。最近,笔者有幸参加了在自治区党校举办的一个金融与工业培训班。通过学习,笔者对广西加快金融和工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具体要求以及方法途径更加明确,并在如何结合实际抓好落实,运用金融手段推动临桂新区实体经济发展方面有了两点新的体会:一、充分认识发展金融事业的必要性,用足用好金融工业在临桂实体经济和新区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毋庸置疑,而临桂通过加快工业发展以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决策也是非常正确的。然而,临桂要真正实现工业的腾飞,还必须依靠金融的支持和支撑,因为金融的活跃程度,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繁荣能力的重要标志。(一)转变观念,正视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金融是实体经济发展的血脉,是产业发展的催
3、化剂,产业要发展,金融必须做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正如经济学家所论述的那样“:正是由于金融是高端服务业,是其他产业的支撑,所以对金融的地位必须高看一眼;正是由于金融是资源的资源,是城市间竞争的制高点,所以对金融的布局必须适度超前。”基于上述理论以及一些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临桂在今后的发展中,也必须高度重视金融业的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好金融的杠杆作用和放大效益。(二)学会利用多种金融手段促进临桂实体经济的发展。3学海无涯融资并非只有银行贷款这一种方式,它是直接、间接、多层次、多样化的业态。作为新区建设的主战场,临桂必须开阔视野,树立大金融观,尝试通过做实投融资平台
4、、信托融资、资产证券化、债券融资、项目融资、上市融资、私募股权融资、引入保险资金以及融资租赁等多种途径,促使政府资源金融化。为此,临桂在“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强金融协调服务,引导金融机构调整信贷结构,扩大信贷投入,同时发展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加大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大力发展保险业。(三)深化金融业与工业的合作,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金融固然属于虚拟经济,工业固然属于实体经济,但二者却是“隔行不隔山”:一方面,工业是金融业发展的基础和平台,金融业的发展必须有实体经济的支撑;另一方面,金融是工业发展的催化剂,没有金融的支持,工业也发展不起来。
5、因此,临桂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要学会两条腿走路:一手抓工业等实体经济的发展不放松,一手抓金融业的发展不动摇,并建立起长效稳定的合作机制,使二者相连互动、协调发展,共同服从并服务于加快新区建设这个主题。二、切实增强做好金融工作的主动性,履行政府职能在推动金融促进工业等实体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地方政府不仅要高度重视,而且要有所作为。因此,临桂县委、县政府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加强金融工作的方针政策,进一步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的沟通配合,支持金融监管部门加强监管,依法管理好地方性的金融机构,并维护金融秩序和金融稳定,切实履行好自己应尽的职责。(一)切实加强和改进对金融工作的领导。一方面要建立健
6、全金融办等服务、协调、办事机构,将金融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根据上级的有关精神,结合实际地制订出本地区的金融发展规划,并在年度工作报告中具体部署,明确任务;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金融知识的学习与培训,提高对金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培养出一批专兼职的金融人才队伍。(二)逐步完善政府管理金融的体制机制。3学海无涯通过完善相关法规,制订好本地的金融政策,进一步明确有关部门的职责,依法规避风险,发展本地的金融市场,引导各类金融活动的有序开展,并进一步强化政府的风险处置责任,改善当地的金融环境。(三)搭建相互交流的平台,加强各方面的沟通与合作。一方面要建立起金融机构与企业间的沟通桥梁,通过召
7、开推介会、通报会、调研会等形式,加强彼此间的交流与沟通,增进彼此间的了解与信任,以使金融产品的开发更加适应实体经济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要建立起政府与金融监管部门的合作平台,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共同维护好当地的金融秩序和金融稳定。3学海无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