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754207
大小:2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3-19
《“会诊式”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会诊式”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思考摘要: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进入青春期,心理生理发育得还不成熟,此时,班主任的管理极为重要,其中“会诊式”对于班主任德育工作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强化“会诊式”班主任德育工作是关键。关键词“:会诊式”;德育;集体一“、会诊式”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主要内涵及基本原则(一)“会诊式”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内涵何为“会诊式”教学法?中国有句古话叫“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而这后一句正好体现出“会诊式”德育工作的精髓。传统的班主任工作以班主任个人为主体,而“会诊式”德育工作模式中的班主任则是在其他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共同协助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工作,“会诊式”班主任德
2、育工作模式,并不只是要求班主任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而是班主任必须将自己融入集体,热爱与关心班集体,培养班集体意识和为班集体服务的能力,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当班主任遇到很棘手,且自身不能解决的学生问题时,就可以联合班主任集体或该年级其他任课教师一起解决。(二)会诊式”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1.实事求是原则。作为班主任,在管理班集体时,特别是处理“问题学生”时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家庭情况、成长环境等重要信息,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根据他们自身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班主任不能盲目地评定一个学生,要实事求是。2.集体主义原则。“会诊式”班主任德育工作模式不同于其他班主
3、任工作模式,它要求坚持集体主义原则。以往的班主任工作往往只需处理本班学生的问题,对于别的班级的问题不会插手去管理,而“会诊式”工作模式则是要求各班班主任共同协商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一起出谋划策。再者,集体主义原则要求班主任将自身融入到班集体中去,走进班级,走进学生,关心热爱班集体,这样有助于班级凝聚力的形成与学生集体主义意识的培养。3学海无涯3.尊重学生原则。新课改之后,提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就是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提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充分尊重学生。高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期的萌芽阶段,特别是那些叛逆行为严重的学生,虽然他们会给班主任工作
4、带来麻烦,但是,班主任还是要给予他们必要的尊重,保证他们的身心不受到伤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班主任工作的顺利开展。二“、会诊式”班主任德育工作之案例分析笔者在H小学实习期间担任某班班主任的工作,H小学正好开展了“会诊式”教学活动,笔者所在的班级有一名学生,学习成绩差,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不做作业,爱捉弄同学,甚至影响到其他人的学习,因此,他原来的班主任将他的座位安排在跟讲台平齐的一排,这样既能好好看着他,又不至于让他影响别的同学上课。为此,笔者对于该学生进行了了解,并尝试采用“会诊式”教学法帮助该学生。(一)各科教师联合会诊由于各科教师对所带班级学生的情况最为清楚,所以,“会
5、诊式”教学法首选是各科教师联合会诊,各科教师由于自身的经历、学识各不相同,对每一位学生的看法也不相同,如果把每一位教师的意见综合起来,那么问题就会集中显现出来,更有利于我们对症下药。因此,笔者通过该同学所在班级的任课教师了解他的情况,得知:该学生从小父母感情不和,父母离异后将其判给了父亲,他的父亲基本不管,由爷爷奶奶带大,所有的事都顺着他的心意,而且由于他学习成绩差,经常成为教师办公室的“座上客”,而同学们也会因为他叛逆的性格而疏远他,他的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差,自己的行为得不到改善,从而产生了自卑心理。(二)师生共同会诊3学海无涯由于他一直受到教师的批评、同学的疏远,自己的行为、学习
6、成绩都得不到改善,久而久之便产生了自卑心理。为了使他摆脱这种自卑心理,在学习、生活上,笔者通过对他的多加关心爱护,让他感觉到教师的温暖,从而慢慢走近他,与他聊生活聊学习。一开始该生是抵触的,但是,时间长了也就愿意跟教师谈心。平时在课堂上,鼓励他发言,答对了全班同学给他鼓掌,答错了跟他说没关系,慢慢地该生上课开始积极发言,并认真听讲。对于他的努力,笔者一方面,给予一定的肯定;另一方面,不断给他提出新的目标,循序渐进,这样激发了他内在潜力和斗志,树立了自信心。在笔者和各科教师的相互协助下,该学生渐渐改掉了学习上的坏毛病,跟同学之间的关系有了改善,自信心也有所提高。综上所述,“会诊式”班
7、主任工作的推进对于学校与学生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而随着“会诊式”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不断推进和完善,班主任自身的德育水平也逐渐提高,对于学生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参考文献:[1]李非.基于“会诊式”的班主任德育工作[J].安顺学院学报,2015(1):33-34.[2]周洪伟.会诊式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研究[J].成功(教育),2013(7):238.3学海无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