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簌簌衣襟落枣花》——苏轼.ppt

《浣溪沙-簌簌衣襟落枣花》——苏轼.ppt

ID:61752448

大小:3.14 MB

页数:14页

时间:2021-03-18

《浣溪沙-簌簌衣襟落枣花》——苏轼.ppt_第1页
《浣溪沙-簌簌衣襟落枣花》——苏轼.ppt_第2页
《浣溪沙-簌簌衣襟落枣花》——苏轼.ppt_第3页
《浣溪沙-簌簌衣襟落枣花》——苏轼.ppt_第4页
《浣溪沙-簌簌衣襟落枣花》——苏轼.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浣溪沙-簌簌衣襟落枣花》——苏轼.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浣溪沙——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fú)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词至苏轼,题材、意境、笔法等皆有拓展,此前词中绝少出现的农村田园风光也出现在苏轼词中。元丰元年(1078),徐州春旱后得雨,苏轼到石潭谢神,作了一组《浣溪沙》,题为"徐门石潭谢雨道

2、上五首",皆写初夏农村景色,此为其中第四首。苏轼的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写作背景1078年苏轼在徐州任职,那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石潭求雨,后来天降甘霖,缓解了旱情,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这组词就是在赴石潭谢雨路上写的.词中描绘了农村快乐祥和、淳朴温馨、安居乐业的生活画面,极有田园诗的优美意境,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浣溪沙(其一)苏轼译文衣巾在风中簌簌作响,枣花随

3、风飘落。村子的南北头响起剿车的支呀声,是衣着朴素的农民在卖黄瓜,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给碗茶?注释1.簌簌衣巾落枣花:此句谓枣花纷纷落在衣巾上,句法倒装;簌簌,花朵飘落的样子。2.缲(sāo)车:即缫丝车,抽蚕出丝的器械。“缲”同“缫”。3.牛衣:蓑衣之类的用具,这里指穿牛衣的人。《汉书·王章传》“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宋程大昌《演繁露》卷二《牛衣》条:“案《食货志》,董仲舒曰:‘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zhì)之食。’然则牛衣者,编草使暖,以被牛体,盖蓑衣之类也。”此处指卖瓜者衣着粗劣。或谓本作“半

4、依”,如曾季貍(lí)《艇斋诗话》:"予尝见东坡墨迹作'半依',乃知'牛'字误也。"4.漫思茶:想随便去哪儿找点水喝。漫,随意。因为十分渴,想随便喝点茶,所以不管哪个人家,都想去敲门试问。苏轼《偶至野人汪氏之居》:"酒渴思茶漫扣门",与此两句意同。皮日休《闲夜酒醒》:"酒渴漫思茶",盖即此语所本。《浣溪沙》词中有“簌簌衣巾落枣花”一句,实为“枣花簌簌落衣巾”的倒文;杜甫《秋兴》有“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原意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主宾倒置的同时,宾语“香稻粒”、“碧梧枝”还被拆开分属主宾位置。对于古典诗歌诗句的倒置,清人洪亮吉说:“诗家例用倒句法,方觉奇峭生动

5、”。上片截取农村生活中常见的场景。枣花的香气,缫车的响声,卖瓜人的悠然,组成了一幅清新自然的田园图画。三句话,三个画面,似乎东鳞西爪,毫无联系。可是用谢雨的路上这条线串起来,就让人感到这幅连环画具有很强的立体感。这一组画面,不仅色彩美,而且有音乐美。无论是簌簌的落花声,嗡嗡的缫车声,还是瓜农的叫卖声,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地展现出农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簌簌衣巾落枣花”一句从枣花落到衣巾上的声音开端,反映了一位关心人民生活的太守对雨后农村的新景象的喜悦之情,枣花落在衣巾上的声音是轻微的,但在作者的耳里却是那么真切。“村南村北响缫车”一句说明作者听得多么认真、细心、兴奋。“牛衣

6、古柳卖黄瓜”一句则换了一个角度写作者对蔬菜丰收的喜悦心情。走了一村又一村,这时已是日高天热,人也走得口干舌燥,加上酒困,睡意也上来了,不由得想起以茶解渴,以茶提神。“试问”一词用得十分讲究,既写出了作者满怀希望想讨杯茶解渴的心情,又担心农忙季节,农家无人,自己不便贸然而入的心情。信笔写来,不事雕琢,但却栩栩如生,刻画出一位谦和平易近人的知州形象,将一位太守与普通农民的关系写得亲切自然。苏轼虽然身为士大夫,内心却对农村田园怀有亲近之心,自谓"使君元是此中人",此处漫不经心的"敲门试问",与"野人家"之不分彼此,可见一斑。上片写的是农村生产劳动的繁忙景象,下片转入写谢雨途中行路的艰辛。

7、全词有景有人,有形有声有色,乡土气息浓郁,为宋词题材开拓了新的天地。“敲门试问野人家”,词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词人敲门的结果怎样呢?喝到茶没有?农民是怎样招待他的呢?词中未作一个字的交代,留给读者去想像,更是余味无穷。这就是古典诗词中所讲究的“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欣赏浣溪沙苏轼(其二)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苏轼(其三)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