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667246
大小:27.8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1-03-09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化学概念教学 .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化学概念教学 作者:袁君亚 作者简介:袁君亚(1971-),女,江苏江阴人,江苏省江阴长泾中学,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化学教学(江苏无锡214411)。原文出处:教师博览:科研版内容提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化学概念的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离子反应”的教学为例进行具体说明。通过情境创设了解酸碱盐的电离;归纳总结电解质的概念;探究分析不同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不同;实验探究获得复分解反应型
2、离子反应的实质;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期刊代号:G37分类名称:中学化学教与学复印期号:2019年09期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 概念教学 离子反应 化学概念是中学化学最基础、最关键、最核心的内容,是学生学好化学知识的首要前提,它是人们对化学研究最本质的概括和认识,深刻反映了过程中最本质的化学特征。[1] 一、教学内容分析 “离子反应”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内容,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基础概念之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认识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
3、[2]此前,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介绍了常见的酸、碱、盐的组成及其性质,并且学习了复分解反应,知道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和水,这是对水溶液中复分解反应的宏观认识,但是,学生对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状态及行为还缺乏足够的理解和认识,对水溶液中物质的认识还没有深入到微观这一层面,对复分解反应的微观实质还不太清楚,不能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离子的存在以及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欠缺研究微观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因此本节内容在此基础之上,由宏观到微观,揭示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变化本质——电离,从微观粒子作用观的角度剖析复分解反应的实质,从微粒的存在到离子之间
4、的相互作用再到离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深刻理解水溶液中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微观实质,建立研究水溶液中物质反应的新思路和新视角。 二、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分析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5个方面: 1.通过“电离理论”化学史的学习,了解酸、碱、盐电离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2.通过概括总结,形成酸、碱、盐及电解质的概念,从能否电离的角度对化合物进行分类。 3.通过手持技术实验探究了解复
5、分解型离子反应的微观本质是离子浓度的减少。 这些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的关系具体定位如图1所示。 三、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过程 (一)通过“电离理论”化学史的学习,了解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播放视频,人在剧烈运动之后需要喝运动饮料,运动饮料中含有电解质,揭示电解质在人体内的作用,在细胞内外靠电解质维持渗透压,如图2所示。 师:电解质在人体内发挥巨大的作用,与我们人体的健康息息相关,那么什么是电解质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加以研究。 师:刚才视频中提到我
6、们最熟悉的食盐,在人体内产生离子。氯化钠晶体中有离子,氯化钠溶液中也有离子,它们都能导电吗?为什么? 师:在化学发展过程中存在两种观点,观点1:法拉第认为溶液中的离子是在通电的条件下产生的。 链接史料:1832—1834年,法拉第首次假定电流能使盐溶液产生带电物质,这种物质可使溶液导电。就把这种能输送电流的带电物质称为离子,即法拉第认为溶液中的离子是通电后产生的。 师:观点2:阿累尼乌斯认为导电性溶液的溶质在水的作用下自行解离为自由移动的离子。到底谁的观点是正确的呢? 链接史料:1882—1883年期间,
7、瑞典化学家阿累尼乌斯发现“水”是将电解质离解成阴、阳离子的因素。阿累尼乌斯形成了“电离理论”的基本观点。这一学说与当时化学界所认同的法拉第的观点(“通电后产生离子”)截然不同。 实验:测定NaCl固体、水和NaCl溶液的导电性。用电导率便携式传感器测定NaCl固体和NaCl溶液的导电性如表1所示。 师:从表中可以看出,氯化钠固体虽然含有离子但不导电;氯化钠溶液很容易导电,而且随着氯化钠固体的不断加入,电导率在不断升高。有人怀疑,是否是水在导电呢?经过测定,水几乎不导电。充分说明是水将氯化钠离解成阴阳离子。
8、 师:我们通过实验获得的宏观证据,还需要从微观角度获得解释,请看动画。 动画:模拟氯化钠溶于水的电离过程。 师:有没有其他方法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