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656992
大小:2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3-06
《三角形的特性(2)教学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三角形的特性(2)教学反思冷集三中小学部 王红霞《三角形的特征(2)》是义务教育阶段人教版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例2“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三角形的组成特征,即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加深对三角形的认识。在探索三角形边的关系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去发现不能摆成三角形的原因及能摆成三角形的原因所在。教学重点主要是探讨:任意三根小棒能否未成三角形?研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得出“较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但是,我不急于给学生答案,而是经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验
2、证后得出这一结论,这样学生理解的更清晰。通过教学后,的确是收到了这样的效果。教材是贯彻课程标准理念,内容的载体,是师生教与学的中介。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知识水平,在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灵活地处理和使用教材,进而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现实,有趣和富有挑战性。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为学生创设了探究的条件(每组提供了三捆小棒:一捆能摆成,两捆不能摆成三角形)引领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认识三角形的特性(2)。教学重点主要是探讨:任意三根小棒能否围成三角形?研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得出“较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我不急于给学生答案,而是经
3、过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比较,交流后得出这一结论,这样学生认识得更清晰。我在教学中,关键是抓住“任意的三根小棒能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围绕这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发现有的能围成,有的不能围成,再次由学生自己找出原因,为什么能?为什么不能?初步感知三条边之间的关系,接着重点研究“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通过观察、验证、再操作,最终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结论。这样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既增加了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动手的能力。我这样设计主要体现了以下四点: 1、创设问题情景,以疑激思。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
4、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因此,课堂一开始,我向学生提问:“摆一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那么,给你三根小棒就一定能摆成一个三角形吗?”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让学生对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产生好奇,引发学生探究欲望,从而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2、实现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再创造”是指创设合适的条件,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经历一遍发现、创新的过程,即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它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灵魂。因此在教学中,我有意设置一些动手操作,共同探讨的活动,尽可能多些时间给学生创造展示自己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千方百计地让学生
5、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如这节课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动手摆三角形,小组讨论三角形边的关系,通过实践操作、观察、思考等方法学生亲自体验“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结论的普遍性。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主的活动,也为学生提供了获得成功的机会。3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教学效果。三角形边的关系比较抽象,而且在动手操作时,很容易产生误差。信息技术的恰当应用,能把知识的具体与抽象,静态与动态有机的呈现出来,为突破本节课的难点起到了至观重要的作用。例如:在验证:“当较短的两根小棒长度之和等于第三根”能否围成三角形时,学生的意
6、见有些不一,因为小棒是圆形的有一定的粗细,所以在围三角形时很容易产生误差,误导学生。如果简单地用“这有误差”来解释,学生恐怕还不会信服。于是我利用动态的电脑媒体给学生直观的演示一遍,明白当较短的两根小棒的端点搭在一起时,他们就与第三条线段完全重合了围不成三角形,直观形象地突破了难点。4、密切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源于生活的教育是最无痕的教育。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本节课我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学生熟知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情境,架起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的桥梁,使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
7、中学习,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如新授后我让学生解答教材例2中“小明去学校走哪条路最近?”练习中的“盖三角形屋架”等都是从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以上是我认为在本节课中的优点所在,通过教学后始终困扰我的一个问题就是:课本中最后总结出了一个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而在课堂上学生发现了“两条短边之和大于或等于长的边”就不能围成三角形,学生的这个发现就是判断能否围成三角形的最简便的一种判定方法,那么,在这里还有必要非要呈现书中的那个结论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