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654612
大小:32.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1-03-06
《是鲜花_就让它绽放——读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之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育就是要让鲜花怒放!——读《教育走向生本》之悟歇马镇小学朱贵旭《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是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郭思乐的又一专著。读了郭思乐教授老师的著作,更新了我的教育理念,也给我带来了许多的启示。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总是一厢情愿的希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发展,根本没有关注孩子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课堂上总是一百个不放心,生怕孩子们听不懂,于是反反复复讲个不停,很多的内容是为了教而教,为了考而教,围绕课本而教,围绕练习而教,许多内容就是简单地机械重复,孩子作业特别多,对他而言学
2、习早没了乐趣。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也主张“把教师转变成学生自学的辅导者”,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提示学习方法,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学生看作学习主体。教师由主角转变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促进者和帮助者。《生命教育》是一本介绍亲身实践经验的好书,让我们知道:作为教师要发挥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会的不教,不会的不仅要教,还要重点教,先学后教,既
3、节省时间,提高了效率,还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郭教授给大家展示的学生能大量阅读、自主思考、大量活动、高度覆盖应考领域,这样的孩子是有潜力的,真正实现了素质的提升,这样的孩子是幸福的!生本教育和传统教育的一切矛盾,皆根源于教师教育理念的陈旧、落后。郭思乐先生提出了生本教育体系下,教师应秉持的价值观、伦理观和行为观,并从此伸发开来,阐述了值得教育者思考的若干问题。我将这些先进的教育观念与传统的教育观念进行了一番比较,便理解了提倡生本教育的重大意义。一、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与“一切为了自己”在传统教
4、育背景下,老师们的教育目光大都聚焦在“自己”这一类本体上,主要体现为“师本教育”,即一切为了教师自己的教育。什么是“本体”与“类本体”?郭思乐先生指出:“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本体。生本教育的特征之一,就是真正认识和把握学生这个本体,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教育价值的原则。”然后进一步提出:“离开所指对象的本身的现象,称为非本体现象,而如果这种非本体又容易与本体混淆,我们称之为类本体。”正如作为一个政治家,如果你的服务对象是人民,那就是找到了“本体”,有可能会成就事业;而如果你的服务对象是领导或
5、是自己,那就仅是找到了“类本体”,将难使工作达到较高的层次。传统教学往往进行的是“为教师的设计”,老师怎么好教就怎么设计,而非学生怎么好学就怎么设计,是以教师自己为终端的教学设计。老师们常习惯性地把学生当做“缺少生命的知识容器”,对学生的要求既低又高。低的是学会书本上的内容足矣,高的是需要反复练习,达到不轻易错一题的境界。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学生的学科成绩提高了,教师自身的价值才能得到体现。这样的教师找到的都是类本体,即自己。他们仅仅把学生放置在次要的地位,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悲哀。故而,郭思乐先生的
6、生本教育提倡,把学生放在教师的视野中央,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观念。这提醒我们,教师首先关注的不应该是自己的业绩,而应该是我们的学生。要知道,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假若哪位教育者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彰显其自身的荣耀,那么我认为,这位教育者便失去了他从事教育的起码自尊与资格。二、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与“高度尊重自己”郭思乐先生提出,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人人可以创新,儿童潜能无限,儿童具有独立性。是啊,一如上文提到的,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是鲜花,是金子,是骏马。但令人遗憾的是,一些老师
7、为了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教会”学生必要的知识,不顾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一切可能有所发展的素质,借着“珍惜时光”的名义,掠夺一切可以掠夺的时间,用来反复学习课本上有限的知识。他们所做的事情,不是彰显学生的优点,帮助他们起飞,而是扼杀他们的长处,折断他们的翅膀。这是传统教育下,教师高度尊重自己,而不尊重学生的表现。教育要高度尊重学生。儿童在0-3岁时,“从转体而坐立,而站立,而行走,学而不厌”,由此可见,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可师本教育却处处使用减法原则,防止学生不学习,泯灭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试想,
8、教育者若能尊重学生,革新教育内容,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方法,以顺应学生学习的天性,让他们充满兴趣,而非单单满足于自己完成简单而固定的教学任务,他们怎会不乐于学习?此外,中国儿童创新能力的低下往往受到国外教育专家的诟病。确实,在中国,老师们对学生创新性的看法说“不”的现象屡见不鲜。这样的做法,除了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只知道循规蹈矩之外,还能给学生留下什么?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三、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与“全面依靠自己”“学生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通过自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