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4712919
大小:17.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20
《是鲜花_就让它绽放——读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之悟2.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是鲜花,就让它绽放!——读郭思乐先生《教育走向生本》之悟歇马小学:贺静安人们总爱把孩子比作空空如也的“白纸”,把老师比作执笔缀色的“画师”,白纸能否化腐朽为神奇,凭的是画师的画工是否高超。殊不知,鲜花娇艳,并不取决于园丁的辛勤浇灌,因为它本就蕴着一朝绽放的能力;金子闪耀,并不取决于矿工的不懈挖掘,因为它本就藏着灿烂炫目的光泽;骏马飞驰,并不取决于骑手的优秀驾驭,因为它本就兜着奔腾万里的热情……我们的学生,难道不就是这鲜花、金子和骏马吗?可是,教师却常忽视孩子自身的发展潜力和愿望,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孩子的成功是教师工作成功的附属品,这是极其荒谬的。郭思乐先生在他的《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便
2、构建了令人憧憬和向往的生本教育体系,带领我们走进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世界。生本教育和传统教育的一切矛盾,皆根源于教师教育理念的陈旧、落后。郭思乐先生提出了生本教育体系下,教师应秉持的价值观、伦理观和行为观,并从此伸发开来,阐述了值得教育者思考的若干问题。我将这些先进的教育观念与传统的教育观念进行了一番比较,便理解了提倡生本教育的重大意义。一、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与“一切为了自己”在传统教育背景下,老师们的教育目光大都聚焦在“自己”这一类本体上,主要体现为“师本教育”,即一切为了教师自己的教育。什么是“本体”与“类本体”?郭思乐先生指出:“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本体。生本教育的特征
3、之一,就是真正认识和把握学生这个本体,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教育价值的原则。”然后进一步提出:“离开所指对象的本身的现象,称为非本体现象,而如果这种非本体又容易与本体混淆,我们称之为类本体。”正如作为一个政治家,如果你的服务对象是人民,那就是找到了“本体”,有可能会成就事业;而如果你的服务对象是领导或是自己,那就仅是找到了“类本体”,将难使工作达到较高的层次。传统教学往往进行的是“为教师的设计”,老师怎么好教就怎么设计,而非学生怎么好学就怎么设计,是以教师自己为终端的教学设计。老师们常习惯性地把学生当做“缺少生命的知识容器”,对学生的要求既低又高。低的是学会书本上的内容足矣,高的是需要反复练
4、习,达到不轻易错一题的境界。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学生的学科成绩提高了,教师自身的价值才能得到体现。这样的教师找到的都是类本体,即自己。他们仅仅把学生放置在次要的地位,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悲哀。故而,郭思乐先生的生本教育提倡,把学生放在教师的视野中央,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观念。这提醒我们,教师首先关注的不应该是自己的业绩,而应该是我们的学生。要知道,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假若哪位教育者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彰显其自身的荣耀,那么我认为,这位教育者便失去了他从事教育的起码自尊与资格。二、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与“高度尊重自己”郭思乐先生提出,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人人可以创新,儿
5、童潜能无限,儿童具有独立性。是啊,一如上文提到的,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是鲜花,是金子,是骏马。但令人遗憾的是,一些老师为了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教会”学生必要的知识,不顾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一切可能有所发展的素质,借着“珍惜时光”的名义,掠夺一切可以掠夺的时间,用来反复学习课本上有限的知识。他们所做的事情,不是彰显学生的优点,帮助他们起飞,而是扼杀他们的长处,折断他们的翅膀。这是传统教育下,教师高度尊重自己,而不尊重学生的表现。教育要高度尊重学生。儿童在0-3岁时,“从转体而坐立,而站立,而行走,学而不厌”,由此可见,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可师本教育却处处使用减法原则,防止学生不学习,泯灭了学
6、生学习的积极性。试想,教育者若能尊重学生,革新教育内容,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方法,以顺应学生学习的天性,让他们充满兴趣,而非单单满足于自己完成简单而固定的教学任务,他们怎会不乐于学习?此外,中国儿童创新能力的低下往往受到国外教育专家的诟病。确实,在中国,老师们对学生创新性的看法说“不”的现象屡见不鲜。这样的做法,除了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只知道循规蹈矩之外,还能给学生留下什么?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三、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与“全面依靠自己”“学生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通过自己的内化,因而,这个最后过程并不是教师完成的。就这个意义来说,人的获得最终不是依靠教,而
7、是依靠学。”这是郭思乐先生对教育教学的一个理解,事实也确实如此。传统教育认为,教师教什么,学生就会什么。因此,一些“负责任”的老师常常摆出一副“教育事业一肩挑,累死累活为学生”的姿态,孜孜不倦地教学生,认为全面依靠自己的“教”,就能使学生学会足够的知识和能力。美言之,这是一种认真负责的教育态度,而实质上,这却是一种不相信学生的表现。郭思乐先生说,“学生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资源”,“学生自身的原有经验、智慧、知识和学习的内在积极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