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学生高效的高效课堂.doc

致力于学生高效的高效课堂.doc

ID:61653442

大小:3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3-06

致力于学生高效的高效课堂.doc_第1页
致力于学生高效的高效课堂.doc_第2页
致力于学生高效的高效课堂.doc_第3页
致力于学生高效的高效课堂.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致力于学生高效的高效课堂.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致力于学生高效的高效课堂建设高效课堂的经验谈谷城县冷集镇双桥中心小学杨琼有一句广告词说“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我认为:一节高效课堂,学生高效,才是真正的高效。高效课堂与以往的课堂不同在于,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注重学生的自我展示,更加突出小组合作的作用,更加凸显课堂检测效果,而这一切的实现,都应围绕学生,只有学生动起来,活起来,乐“思”乐学,一节高效课堂才具备蓬勃的生命力,一句话,只有学生高效,高效课堂才是真正的高效。那么,如何让学生高效,从而实现高效的课堂呢?结合自己的高效课堂建设经验,谈谈以下几点做法:一

2、、教学内容的确定围绕学生——适量一节课堂的高效与否,首先取决于内容的多少、难易。试想,如果一节课内容过多、难度太大,而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儿童,顺利完成学习任务都可能是个问题,谈何高效呢?因此,面对高效课堂,我们教师不要担心知识进度,不要禁锢于教材的编排,而是针对本班学生的认知特点、已有经验和知识目标,合理确定教学内容,做到适量,确保学生能接受,时间有保障。例如,我上《容积和容积单位》时,发现教材把容积和容积单位的认识、转化和计算物体的容积作为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表面上看这样的安排比较合理,其实对这些内

3、容深挖,再结合学生的经验,就会发现容量有些大。因为本节课我设计了“量一量”“算一算”“小组实验:探究一纸杯大约能装多少毫升水?”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容积概念,呈现方式丰富,教学环节紧密,并且,学生其实对毫升、升等了解很少,即使见到诸如250ml,也不一定知道它的意义,还有,单位的转化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因此,结合学生实际,我把教学内容定为:建立容积单位概念、掌握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知道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关系;知道容积和体积的联系与区别。将容积的方法定为下节课的学习内容。事实证明,这样的安排学生容易接受,效果很好。

4、也许,有的老师说这样将内容细化,教学进度跟不上怎么办?到期末复习时间不够怎么办?试想,平时每节课的效率提高了,学生愉悦的“消化”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复习难度自然就减小了,学生的学习其实更有效率。二、自学问题的设计围绕学生——适度问题是贯穿全课的主线,是课堂活动的引发点、激发学生思考的启发点、思维碰撞的生成点。一节好的高效课堂,问题的设计不是那么简单就可以应付学生的,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积极投入到思考和活动中,让每位学生都能生成自己的思考、获得知识的提升?首先,问题的设计要能快速激发学生参与。表现在课的导入,可以创设简短

5、、生动的情景,也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复习引入,不管哪种方式,都需要问题的切入,这时,设计学生轻松回答而又能抓住本节课知识衔接点的问题,就非常重要。这样既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信、积极的开端,又可以顺利进行下一阶段的教学。如在《容积和容积单位》教学伊始,我出示一个长方体的牛奶盒,问:“大家知道这个盒子是装什么的吗?”学生积极举手答:“牛奶”我接着说:“这个牛奶盒里面可以装牛奶,我们把这种能容纳别的物品的物体称为容器。生活中还有哪些容器?”根据学生回答,我用课件随机出示正方体纸箱、油桶、仓库、药瓶的图片,又问:“观察牛奶盒和

6、纸箱,谁装的物体多?”“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我们叫体积,那么物体所能容纳物体的大小叫什么?”学生齐答:“容积。”我接着问:“体积有体积单位,那么容积有没有单位呢?容积单位有哪些呢?”这样,就顺利的过渡到下一阶段——容积单位的学习。第二,问题的设计要有指向性、灵活性,要有大问题意识,忌细碎繁琐。表现在自学的问题设计既不能过大,让学生不着边际,又不能过细,限制学生的思维、手脚。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时,第一部分学习真分数,出示了这样几个问题:1、用分数表示图中涂色部分。(见教材情境图)2、观察1/3、5/6、

7、3/4,它们的分子和分母有什么关系?它们有什么共同点?3、这三个分数和1的大小比较怎样?这样设问过细,亦步亦趋,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发挥,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而且已经出示1/3、5/6、3/4的答案,了而可以这样设计自学问题:1、用分数表示图中涂色部分。2、观察这几个分数及相应的涂色部分,你有哪些发现?3、你还能举出这样的分数的例子吗?第三,问题的设计要着眼关键处。表现在于关键处追问、在知识的难点转化处点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如果仅仅满足答案的正确、方法的单一,学生不能

8、达到质的飞跃,长此以往,将扼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的追问、点拨就非常重要,甚至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如在学习《通分》一课时,学生自学了怎样比较2\5和1\4的大小?试着写出你的方法等问题后,展示了做法,我没有满足现有的答案,而是追问:为什么分母都化成一样的?学生深度思考,得出:化成同分母分数,分数单位相同了才能相加减。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