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的证明教案(手稿).doc

不等式的证明教案(手稿).doc

ID:61651867

大小:8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3-06

不等式的证明教案(手稿).doc_第1页
不等式的证明教案(手稿).doc_第2页
不等式的证明教案(手稿).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不等式的证明教案(手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不等式的证明(一)【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4.5不等式选讲》【授课人】宜昌市第一中学钟卫华一、创设情境,生成命题(板书课题:不等式的证明(一))(播放视频)上课!非常高兴能够来到这里,与大家共度一节课的美好时光。今天,我们将共同复习不等式证明的几种常见方法。(板书:常见方法)(1)首先,一起来做个游戏。请看大屏幕。现有A、B、C、D四个长方体容器,其尺寸如图所示。游戏规则如下:每人一次性从四个容器中取两个,盛水多者为胜。问:怎样取,才能使先取者必胜?(停顿2秒)(2)共同分析一下。盛水的多少取决于容器的容积,那A,B,C,D四个容器的容积依次是多少?请大声告诉我

2、,A(),B(),C(),D()。很好,请再思考,游戏中“先取者必胜”的关键在于什么?(请学生回答)非常好,请坐。根据这位同学的回答,此游戏的本质就是容积两两之和的比较,很明显,这样的比较有三种情况,ABVSCD,ACVSBD,ADVSBC.下面,请大家分成三组,分别研究这三种方案,看怎样取才能保证先取者必胜?左边的同学为第一组,研究第一种方案,中间的同学为第二组,研究第二种方案,右边的同学为第三组,研究第三种方案。我们来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最快?研究完了的请举手示意。下面比赛正式开始。(学生分组研究,然后回答)首先有请第一组的代表。(学生:不行,因为与大小不定)恭喜你,回答完全正确,请

3、坐。接下来有请第二组的代表。(学生:不行,因为与大小不定)都同意他的说法吗?(学生:同意)很好,请坐。再来看看第三组研究的成果。(学生:先取A,D可以,因为>成立)有没有不同的意见?(学生:没有)很好,请坐。三个小组旗鼓相当,难分伯仲,都很厉害啊!(3)好,现在游戏已经做完了,那你能从刚才的探究过程中提炼出一个完整的数学真命题吗?(请学生回答)很好,请坐。二、证明命题,归纳方法(1)这就是教材上第21页的例题1,让我们先一起来赏析教材对这个不等式的证明过程。先将不等式两边作差,然后重新组合,分解因式,再结合已知条件判断出差值大于0,从而得到原不等式成立。这种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叫做(停顿1

4、秒)“作差比较法”。(板书:一、比较法作差比较法)作差比较法的基本步骤是作差-变形-判断(与0比较大小)-下结论(板书:作差-变形-判断(与0比较大小)-下结论),其中最关键的是变形,为了能够定号,我们经常采用因式分解,跟此例题一样,将差值化为若干个因式的乘积,或者利用配方和有理化等手段,将差值化为几个非负数的和。(2)大家再回顾以往所学的知识,不等式的证明除了作差比较法,还有哪些最基本的、最常用的方法?(请学生回答)(板书:作商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3)那这个不等式能否用刚才所提到的几种方法证明呢?请大家试一试,在草稿本上快速完成,并在完成后将你的方法与同桌互相交流.(学生完成后

5、,收集几位同学的证明过程,准备实物投影仪.)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位同学的证明过程.(教师先挑选一个同学的证明过程进行投影,边投影边讲解,修正,补充。)这位同学采用的是作商比较法,大家能类比作差比较法总结一下它的基本步骤吗?一起说,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学生回答后,教师课件展示。)非常好,再来看看下一位同学的证明过程。这是哪位同学写的?好,请你上台来亲自为大家讲解你的思路。(教师挑选一个同学上台投影,并讲解。)(掌声送给学生)这位同学思维严谨,表达清晰,真是令人佩服啊!刚才他采用的是综合法,综合法是从已知条件出发,利用定义、公理、定理、性质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

6、证而得出命题成立,这是一种由因导果的思考和证明方法,即从“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向“未知”。(板书:已知→可知→未知)接下来,我们再挑一位同学的证明过程来看看。(教师最后再挑选一个同学的证明过程进行投影,边投影边讲解,修正,补充。)这位同学采用的是分析法,有谁能类比综合法帮我们总结一下分析法的基本步骤?(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并课件展示。)分析法是从待证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到所需条件为一个明显成立的事实,从而得出待证命题成立,这是一种执果索因的思考和证明方法。即从“未知”看“需知”,逐步靠拢“已知”。(板书:未知←需知←已知)分析法的书写必须非常规范,其基本格式是:

7、要证什么,即证什么,只需证什么,因为什么成立,所以原不等式成立。(板书:要证…,即证…,只需证…,∵…成立,∴原不等式成立)当问题比较复杂时,通常把分析法和综合法结合起来使用,以分析法寻求证明的思路,而用综合法叙述、表达整个过程。因为分析法利于思考,综合法宜于表达,两者“联袂”,效果尤佳。(4)同学们,刚才我们用了几种最常见的方法证明了这个不等式,其实还可以有其它的方法,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进行尝试。再回到这个不等式,请思考,如果我们去掉一个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