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635432
大小:3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3-04
《诗歌教学中的意境探微.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诗歌教学中的意境探微语文组王景俊--诗歌是以其凝练优美的语言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融音韵美、意境美、思想美于一炉。王国维说“诗以有境界自成高格”,所谓的境界就是意境,每首诗歌都着力表现一种意境。意境,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意境是诗歌的灵魂、诗歌的生命。入境,是品读诗歌的根本。只有注重对意境的透析,把握作者作品的情感,才能使学生进入真正意义上的鉴赏境界。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引发学生思维,架起诗歌世界和生活世界的联系,去领悟诗歌中的意境美,在诗情画意中
2、让生命诗意地栖居。一、多诵读,感受诗歌的意境古人对“读”,有经典概括和诠释——“兵不厌频读,诗须放淡吟”,“读书破完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等,可见“读”是诗歌教学的灵魂。读一首好诗,相当于聆听一首美妙的旋律;读一首好诗,相当于欣赏一幅悦耳的图画;读一首好诗,相当于与一位艺术家促膝谈心。《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如此,处理好一个“读”字,可以让学生领悟诗歌美的旋律,融入美的情感
3、,感受美的意境,达到审美愉悦的良好境界。梁实秋先生说过:“诗不仅供阅读,还要发出声音来吟,而且要拉长声音来咏,这样才能陶冶性情。”吟咏诗歌,不仅可以使人博闻强记,积累文学素养,更重要的是在反复吟咏中能受到诗歌的熏陶和感染,与诗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诗歌中的每一个字都饱含着诗人的感情,诗人在诗中所描绘的每一个客观事物都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在诵读时,应抓住情境的特点,声音要富于变化,如壮阔的景物要显得慷慨激昂,清新的景物要读得流畅安宁,明媚的景物要表现得平缓自如。总之,诵读要充满感染力,使学生感受诗歌意境的独特魅力。如元曲名家马致远的名篇《天净
4、沙秋思》,该小令以十种景物组合构成凄凉晚秋的意境。总的来说,朗读的时候,语速稍舒缓,音调低沉。在具体的朗读过程中要讲究情感的跌宕起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三句中九个事物均为前偏后正结构,“正”是叙述的事物,“偏”是对所叙述的事物加以最简洁、最鲜明、最生动的描绘,这些有形可感的事物,为“断肠人”的出场营造出一种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氛围。在朗读时,应强调反正的部分,适当延音。最后两句可说是把天涯沦落人的凄苦愁苦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朗读时应注意体味这种情感的宣泄,音调要低沉,表达出愁苦之情。这样反复地吟咏诗句,在整齐、
5、和谐的韵律中,无声的文字变成了有情感的音符,诗歌的生命力跳动起来,让学生更好地品析诗的含义、体验诗的情感、感受诗的意境。二、品字词,领悟诗歌的意境在教学中,很多教师把古诗等同古文,进行逐字逐句的解释,甚至翻译成文,这不仅破坏了诗歌的音乐美和建筑美,也破坏了审美者在审美时的主观体现的意境美和韵律美,到头来,一首内容和形式俱佳的诗歌杰作让学生只收获了几句干巴巴的片言只语。诗歌讲究“炼”字,古有“合成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之说,又有“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美谈古诗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就表达出丰富的意蕴。一首诗往往有诗眼来透露诗旨的一些关键字词,诗
6、人常常会借助这些字词来展现优美的意境,让人回味无穷,获得愉悦的审美享受,抓住精当传神的字眼,细细咀嚼,品位诗人遣词造句的精妙,领悟诗歌的意境,在古诗的教学中极为关键。擅长教学古诗的教师往往能抓住诗眼来组织教学,提领一顿而百毛皆顺。如《湖南教育》编辑黄耀红老师执教《春夜喜雨》,就抓住诗眼“喜”来品味,然后抓住关键词“知——发生”、“潜——润”、“俱——重”来解读。又如读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们只要抓住诗眼“绿”,整首诗的无穷韵味就体现出来了。“绿”字写出了春风的色彩,把无色之物生动化、形象化,让人想到春风这支绿色画笔到
7、了哪里就把哪里染绿,到了哪里就给哪里带来勃勃生机,难怪唐诗中有“春风不度玉门关”的遗憾和慨叹了。三、析意象,走进诗歌的意境意象,就是情意(思想感情)和物象(物体的形象)的组合。当一个意象进入诗歌作品之后,已被作者赋予了这样或那样的情感内涵,往往寄托了一种或多种寓意和独特情感,引导学生深入感悟种种意象,是一种深层次的心灵沟通,更是一次生命的原始感悟。所以在教学中,必须透过诗歌中的意象去把握诗歌的意境,结合意象原物的特点和作者情感、身世、生存环境、写作背景,展开想象去理解作品。如教学杜甫的《春望》,让学生找出意象,学生马上找到了“山河”、“草木
8、”、“花”、“鸟”、“烽火”、“家书”等,这些意象为我们勾画出了一幅国破家亡的惨淡画面。在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可以看到,在这一幅惨淡的画面中有战乱时叛军焚烧共事留下的残破,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