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数学习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doc

巧用数学习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doc

ID:61632239

大小:3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3-04

巧用数学习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doc_第1页
巧用数学习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doc_第2页
巧用数学习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巧用数学习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巧用数学习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根据对《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与理解,学习数学应该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学习数学知识,这些知识可以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及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更是学习理科及进一步深造的基础;第二层次是学习数学思维方法,它主要是逻辑、理性思维训练;第三层次是通过数学的学习来形成能力,即培养综合素质。创新能力是重要素质之一。笔者运用数学习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数学课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老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方法的多样化。如三年级

2、有一道很普通的应用题,“王老师要批改98篇作文。第一天批改了12篇,第二天批改的比第一天多8篇。还有多少篇没有批改?”我一改过去让学生做一做,说一说,全班订正一下就了事的做法,而是说“你能想出几种做法就用几种做法来解答”,结果,学生不但用到了最常用的方法:98-12-(12+8)98-(12+8+12)还想到了几种非常有创意的方法:98-(12×2+8)98-12-12-898-[12×3-(12-8)](三年级学生还没有接触中括号“[]”,但他们出于需要也会用了)98-(12×2÷8+1)×8……对于孩子们“创举”,我大张旗鼓地书写在黑

3、板上,还美其名曰“李氏方法”“王氏方法”,别提学生有多兴奋了。说实话,这后几种做法,老师也很少能想到,因为我们的思维往往被“框住”了,但我们千万不要把学生的思维也“框住”,换一种说话和思考的角度,就会给孩子们更大的成长和发展的空间,举手之劳,何乐而不为呢?又如在三年级的“乘法的一些简便算法”一课上,新知教学中,-3-我以“每题一星”的方式鼓励学生大胆探索。练习中,我将“25×16”这道练习题的题卡贴在黑板上,说:“这是本课最有价值的、最有重量的一颗星。解答这道题时,你能想出几种方法就用几种方法,可以独立完成,可以互相研讨,可以请教老师,还

4、可以参考教材72页的例2,不过参考完后,要自己想出一种与教材不一样的方法才能得星。”学生们兴趣盎然。他们想到的绝不仅仅是我想到的几种,如:25×16=25×4×4=100×4=40025×16=25×2×8=50×8=40025×16=25×8×2=200×2=4025×16=5×5×4×4=20×20=400还有很多是我意想不到的。如一名学生用了到四年级才学的“乘法分配律”的知识:25×16=25×8+25×8=200+200=400当我欣喜地告诉他这一点时,他的兴奋可想而知。更有意思的是,立刻就有同学来“举一反三”了:25×16=25

5、×6+25×10=150+250=40025×16=25×4+25×6+25×6=100+150+150=400等。如果说能想出这种好方法的是平时成绩很优秀、有较好基础的同学的话,我们或许不足为奇;那么,另一名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也想出了全班独一无二的方法:25×16=5×5×4×4=20×20=400这就不能不令我难忘了。是的,知识,只能让人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却能让人从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从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巧用数学习题,让学生经历数学的学习过程,经历新知的探究、思路的交流、知识的运用,不仅学会,而

6、且会学,就会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这样做的好处是,我们常常会在课堂上有意外的收获。比如,在教学五年级“分数应用题”时,由于是以前学过的“和倍”“和差”应用的扩展,所以我设计了一道复习题,“-3-饲养小组养的白兔、黑兔共有18只,其中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5倍,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如果只按四年级所学的知识解答,就会只有一种方法:方法一:解:设黑兔有x只。x+5x=186x=18x=35x=5×3=15现在,学生的方法与智慧成正比的增多了,比如:方法二:解:设白兔有只。x+1/5x=186/5x=18x=151/5x=1/5×15=3方法

7、三:5+1=618÷6=3(只)3×5=15(只)方法四:5+1=618×5/6=15(只)18×1/6=3(只)这方法“二”正是新课例题的解法,这方法“三”“四”则巧妙地将按比例分配问题的思路应用于此,恐怕只有将知识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体系,内化为头脑中的智慧才能如此游刃有余吧!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可以从教学的过程和终点两个层面上来理解,数学特级教师华应龙说:“教是因为需要教”,是从教学的起点和过程两个层面上说的。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只有教在学生需要教的地方,只有在学生需要教的地方以自然恰当的方法去教,才能真正使学

8、生通过数学的学习形成能力。巧用数学习题,使学生在数学的天地里自由遨游,在数学的王国里快乐漫步,在数学的殿堂里健康成长。-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