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630026
大小:1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3-04
《浅谈探究式教学中的猜想.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验去浅谈探究式教学中的猜想中江县龙台中学陈德报探究式教学已经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实践了好多年,探究式教学的环节也已经深入人心,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猜想就是其中一个很难控制、也不是很被重视的方面,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育理论,对如何在初中物理课堂中让学生敢猜想、会猜想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和见解。关键字:探究式教学;猜想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推测,就没有伟大的发现。猜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探究活动开始的先导,为下一步探究活动明确基本的内容和方向,决定着探究活动的形式和探究方案的设计。但猜想活动的载体是学生,它与学生的生活体验、学习经验息息相关,所以在实际
2、教学中的猜想环节总是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1.实际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其一是假猜想,所谓假猜想就是明知结论还要去猜,失去探究的原始动力和意义,然而对于初中物理而言,完全放开探究、完全指望学生探究出科学结论也是不现实的。其二是胡猜乱想。比如“探究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的猜想会有一大串,诸如:力与物体的质量、形状、速度、颜色、空气的温度、硬度等等有关。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猜想有误解,认为“反正是猜,那么就可以随便怎么猜”;二是很多学生并不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深入思考,想不到点子上就漫无边际地乱猜。三是教师包办。很多老师顾忌学生乱猜想难以驾驭、导致教学任务无法完成,那倒不如省点事,干脆自
3、己替代学生猜想出来。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大降低了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甚至出现了不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情况,我谈几点解决办法。2.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猜想(1)创造情境引导猜想初中生对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常常熟视无睹,很少认真观察和思考,因此在猜想与假设时缺少必要的感性经验。教师应引导学生回忆与问题有关的事实,或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有关现象,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做猜想。通过试一试,给学生一个有意识观察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机会,形成初步印象,为猜想提供情景依据,至于猜想是否正确,可以通过后面的实验求证。(2)明确告诉学生猜想要有依据为了避免假猜想或乱猜想,老师必须明确地向学生提出要求,这就是:猜想
4、不是主观臆断、不是乱猜,只是不很确定,或者根本就是错的,但必须要说出初步的依据,这些依据可以是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也可以是现时获得的相关信息,并按要求来评判学生提出的猜想,以强化学生“有依据”的意识。下面是猜想“串联电路中电流特点”这一环节的片段——师:串联电路中有好几个甚至好多个元件,你认为通过这些元件的电流大小可能有什么特点?注意:务必说出你的根据,。(猜想目标是明确的,猜想的要求也是明确的)学生思考、议论后,提出了如下几种猜想。生甲:靠近正极电流大,靠近负极电流小。因为电流从正极流出来,经过每一个元件都要损失一点,所以越来越小。生乙:可能是一样,就像水流经过每个水轮机(依据教
5、材中用水流来类比电流的信息),如果不考虑水的蒸发和渗漏,大小应该是不变的。生丙:两端电流大,中间电流小,因为两端都接在电池上,靠近电池的地方电流充足。以上猜想都有自圆其说的理由,尽管不一定对,但都是有效的。3.猜想的思维方法(1)直觉+思考直觉是一种非逻辑的意识,是以自己拥有的经验为基础、但未经逐步分析,凭直觉去感受,直接、跳跃地抽象事物本质,迅速对问题提出猜想。如“探究光的反射定律”,通过教师演示光的反射现象,很快意识到似乎存在某种对称现象,一经提出法线、反射角、入射角这些概念,就很容易作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猜想。(2)分析+归纳通过列举事例,在对事例分析归纳的基础上进行猜想。
6、比如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可以先讨论如何让湿衣服干得更快、农民是如何干燥粮食的……这些问题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共同的方法和措施,而这些方法和措施就恰恰对应了蒸发快慢的因素。因而,这些事例的分析归纳,合理的猜想就自然水到渠成。(3)类比+推理类比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原理上的相同或者相似,类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可能相同或者相似。因此,有时要引导学生通过类比,将两个对象联系起来,从而提高合理猜想的能力。比如在学习电压一节的时候,学生们有了用水流类比电流的经验,那么就很容易联系到用水压来理解电压了。(4)等效+延伸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可引导学生做这样的推理:假
7、设电磁铁绕线中的电流由1A变成2A,2A电流可以等效为两股1A电流汇合而成,每股电流都能产生一个磁场,两股电流的磁场合在一起,磁性应该增强。因此可以大胆地提出猜想:通过电磁铁绕线的电流越大磁性越强,这就是通过等效思考合理推导得出的正确猜想。最近,我们学校正在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式学习,尤其强调了课前的预习,而预习会让学生提前知道探究结论,这与猜想的未知性背道而驰,如何解决这个新矛盾,又是缠绕在我心中的结,所以探究式教学中猜想环节的问题还远远没有解决完,等待同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