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584447
大小:4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1-03-02
《伯牙绝弦评课稿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伯牙绝弦》评课稿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其实,在很多年前,我就听说过施鸣老师的课讲得好,今天终于有幸目睹他的教学风采。施鸣老师执教的《伯牙绝弦》给我带来了心灵的震撼。敬意之心,从心底油然而生。这是一节高效课堂展示课,对于建设高效课堂,我还是个“新手”,所以今天我真的是受益匪浅,施老师的课充满了活力。课堂因互动而变得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得到了发展。就整节课而言,课堂上既有学生安静而祥和的自主学习,又有学生充满智慧的精妙发言,既有一对一式的互助交流,又有小组合作齐心协力的团队展示,还有学生独特的阅读感悟,施老师科学合理地运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
2、完美的统一。以下亮点非常值得我借鉴:亮点一:“我的课堂我做主” 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精神饱满,时时闪现出智慧的火花,始终神情愉悦地参与活动,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节课告诉我们,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老师坚决不教。小组合作,小组展示,较好的为每位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课堂上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了,在老师引导下,学生有读的兴趣,说的欲望,练的需要,真正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新的理念落到实处。如:教师在教会学生读好一、二句古文的停顿后,让学生根据读古文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读全文,既减缓了学习的坡度,又让学生拥有了学习的主动权。还有在学生掌握了读懂古文意思的方法基础上,再次放
3、主动权,让学生运用方法自己尝试读懂古文的意思。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 亮点二:充分满足学生需要 先学先探,组学组探,深度探究,循序渐进,整节课都在满足学生探究的需要,台上有学生大胆的讲解展示,台下有学生中肯不一的评价和补充,生生互动,满足了学生获得认可和欣赏的需要。学生学习由知识本位转向为能力培养,情感建构,方法指导,习惯养成。 亮点三:个性化阅读民精彩纷呈本节课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现得非常鲜明到位,通过教师的点拨,有的学生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去体会,有的学生在朗读中去体会感悟,学生都能说出自己不同的感受和理解,这正体现了新课标中提倡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敢于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
4、的见解,有独特的体验。全课,教师组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为学生搭设了平台,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多项度的拓展,尊重了学生的学习个性,在理解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的意思后教师引导学生想象:伯牙美妙的琴声只是在表现泰山的高在,江河的宽广这些美好的事物吗?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 总之,施鸣老师这节课,让我见识到了什么是“高效课堂”,为我今后的教学指引了方向。如果说施老师是一位善教的“伯牙”,我想努力做一名善听的“子期”。不到之处,敬请指正! 善哉!实哉!美哉!今天我们学校的吴红花老师上教研课《伯牙绝弦》。我听
5、过后颇有些感触,是呀,知音难觅,伯牙为失友人而悲痛绝弦,其实作为一名上课的老师,又何尝不想遇到心中的知音。我就斗胆说说自己听课后的一些浅见,虽不一定能成为吴老师的知音,也权当是自己的一次学习机会罢了。《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选自《列子·汤问》,叙述了发生在春秋时代的一段千古流传的故事。俞伯牙善于鼓琴,钟子期善于悟琴,伯牙以子期为知音。后来子期不幸身亡,伯牙悲痛欲绝,将琴摔碎,立志再不鼓琴。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非常了解自己特长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乐曲高妙或知心朋友。走进吴老师的课堂,仿佛听到了伯牙优美的琴声,看到了伯牙因子期的离去喟然长叹、悲切伤感的神情。也深深感受到知音
6、难求的那种渴望、失落的心境……吴老师的课,之所以给大家留下这么深的印象,我觉得与她对文本的挖掘、领悟得深入、透彻是密不可分的,是她巧设情境,精心构建教程的结果。一、导读题——未成曲调先有情进入课堂,吴老师先用课件出示“伯牙鼓琴图”(配乐),然后就用深情款款地语调说:“同学们,让我们走进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们看到的这幅画叫——“伯牙鼓琴图”。你看,图中这位入神弹琴的,一身长袍,羽扇纶巾,达官贵族的打扮,他就是晋国的上大夫——俞伯牙(板书);而这位凝神听琴的,却是青布包头,两截布衫,劳苦大众的穿着,他是楚国的一个樵夫——钟子期(板书)。”资料引进与氛围营造合二为一。古画、古乐为学生营造了
7、一个浓厚的学习古文的磁场,把学生带入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伯牙和钟子期两位人物的身份对理解知音的含义,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举两得,善哉!二、练读文——抑扬顿挫展音韵对小学生来说,接触的文言文不多,文言词的拗口是学生对文本的学习第一道障碍。为了推开这个“拦路虎”,吴老师在读上下了狠功夫,整堂课,引导朗读的遍数不下二十遍。从刚开始接触时“用老祖宗的方法”自读到指名读、分组读、男女读、全班齐读;从要求读通顺,读流利,到读得节奏,再到一句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