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555698
大小:37.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1-02-27
《蒙城县双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纸.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蒙城县双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纸学校:双涧中学年级:九年级主备课人:王秀娟时间:2010年5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的基本史实;通过阅读每课一得,进一步分析和探索苏联解体的原因,培养分析与思辨的能力;通过比较苏联与独联体的不同之处,提高从历史文件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苏联解体的过程,让学生学会把握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比较雅尔塔体系下的世界格局与苏联解体后的世界格局的不同,引导学生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的趋势进行思考,学会运用比较和综合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结合政治学科和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比较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初步锻炼学科综合能力;结合当今的世界形势,认识世界格局的变化对各个国家发展造成的影响。修改意见重点难点重点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难点:苏联解体的影响修改意见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材料:本世纪初到90年代,红旗从克里姆林宫升起又降落。设问:红旗一升一降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导入语:随着1991年苏联的解体,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此从地球上消失,如今,“苏联”已成为历史名词。苏联为什么会
3、解体?它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解体的呢?二、新课学习:(一)戈尔巴乔夫改革1、引导学生回顾改革类历史事件的学习方法(背景——措施——结果)2、分析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为什么要改革)(1)结合投影图片(斯大林、赫鲁晓夫),分别要求学生回顾苏联历史上的改革以及改革结果;(2)简单了解勃列日涅夫改革(内容、结果)。3、引用戈尔巴乔夫的一段话“国家已处于濒临危机的状态……必须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导入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具体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说出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内容。(经济,政治)(2)教师简要分析戈
4、尔巴乔夫的“加快发展战略”和政治上的主张带给苏联的影响,通过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其改革的实质和后果。(3)“想一想”: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中,我们应吸取哪些教训?教学过程设计(二)苏东剧变1、布置学生阅读教材,梳理苏联解体的进程。2、结合多媒体,教师演示苏联解体的大致进程,着重强调《主权国家联盟条约》的影响、“八一九”事件和《阿拉木图宣言》,独联体的成立3、帮助学生比较“苏联”与“独联体”的不同,强调独联体的性质。4、“想一想”:苏联解体对世界格局产生了哪些影响?5、讨论:苏联解体的原因(提示:历史原
5、因、现实原因和外部原因)6、课堂练习修改意见课堂小结苏联的解体对整个社会主义社会国家都是一场震动,使得其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人们都得思索,如何能不经历这样的震动,能顺利的改制,稳步的发展,让学生学会思索,而不仅仅是学习,而是学会运用历史,学以致用,这是我们作为历史教师最想教会学生的目的。修改意见作业设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东欧各国和亚洲国家摆脱民族压迫,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部分亚洲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出现经济腾飞局面,但与此同时,东欧各国经济却陷入困境,最终发生了剧变。同是社会主义国家,你认为中国在社会主义
6、建设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请简单谈谈你的看法修改意见教学反思本课的主题是如何认识两极格局的结束和多极化局面的形成,教材通过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的解体来体现这一主题,其中戈尔巴乔夫改革是苏联解体的背景和前奏,苏联解体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直接结果与后续发展。在“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学习中,我按照改革类历史事件的学习方法,展开了背景、内容的讲述。在背景部分的讲述中,联系了教材第2课、第12课的内容,帮助学生认识到苏联的解体不是偶然,而是长期经济结构的畸形引发社会问题而导致的。学史论今,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戈尔巴乔夫改
7、革的失败中,理性分析我国的改革事业,坚定社会主义信心。在“苏东剧变”的学习中,我先让学生阅读教材,梳理苏联解体进程,培养学生阅读历史资料的能力,而后借助多媒体课件呈现知识要点,强调对“独联体”的认识和苏联解体的影响。从整体看,这节课结构较为清晰,重难点的把握也比较到位。结合多媒体课件,教学注重了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围绕重难点知识,课堂设问立足引导,层层设疑,前后呼应,突出重点。第三,课堂学习关注学生,教学基本体现了“创设情景,启动思维——解决问题,自主感悟——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回
8、归生活——交流收获”的课堂教学模式。这节课存在的不足之处:1、课堂上教师预设的太多,学生动态生成的太少。学生的思维一直禁锢在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条条框框之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教师提出的问题,自始至终都是教师牵引着学生主动地解决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总是让学生根据问题找答案。2、课堂上留给学生思考问题、解读问题的时间不是太充足。3、个别知识的讲述偏快,不利于学生知识框架的架构。如回顾“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这一知识处理太简单。4、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因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