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54307
大小:475.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7-11-16
《蜀道难课件 (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蜀道难唐·李白解题体裁:古乐府。《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乐府解题》:“《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均为蜀山名)之阻。”即描绘刻画蜀道险阻难行。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梓潼、绵阳、德阳等地。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唐代李白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形容。剑门关(剑阁),是蜀道上最重要的关隘。这里山脉东西横亘百余公里,72峰绵延起伏,形若利剑,直插霄汉。连山绝险,独路如门,素有“剑门天下雄”之说。本诗的主旨句是哪句?对诗意的
2、转折和抒情的变化有什么作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既是作者咏叹的主题,也是诗意转折和抒情变化的标志。第一次出现,领起全文,叹蜀道之高,为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调。第二次出现,承前启后:承前面的“畏途巉岩不可攀”,引发后面的“其险也若此”。叹蜀道之险,强调主旋律,把诗歌推向高峰。第三次出现,曲终奏雅,叹蜀中战祸之烈,照应题目、开头,给人强烈的感叹。再三致意,其殷切关心之意,溢于言表。从形式上看,每次呼出这句话,都完成了一种韵律的转换,即抒情、议论和描写之间的交替。“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
3、句诗反复出现了三次,运用了什么手法?反复出现,一唱三叹,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读者的心弦。复沓(反复)自读思考三句体现主旨的句子并不是简单地重复,读诗歌,分析,三句主旨的侧重点各是什么?一叹其高二叹其险三叹其乱叹高:惊叹一显主旨句蜀道之始蜀道高峻,然,烟,巅,连扪参,。青泥,。黄鹤,猿猱。上,下。叹险:难行景物凄清山险水恶,攀,间,山二显主旨句!飞湍,砯崖。连峰,枯松。其险也若此,!叹乱:难留,,开。,豺。,,,麻。,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诗人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①神话传说:五
4、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的不可逾越之险阻。②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③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④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⑤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文句赏析:赏析:“连峰去天不盈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蜀道山峰的高峻。“枯松倒挂倚
5、绝壁”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蜀道的险峻。(概括特征)“争喧豗”与“万壑雷”写出了瀑布的巨大响声,其中“万壑雷”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急流和瀑布发出的巨大响声比作蜀道之绮丽险峻。这两句诗前者为视觉上之所见,后者为听觉上之所闻。前者写静,后者写动,总体上动静结合。(分析手法)作者表达了蜀道绮丽秀美而又险峻的赞叹之情,又写了人之感受反过来烘托“蜀道难”的主旨。(总结)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赏析:诗人送别友人,而友人所
6、到之地是雄奇险峻的蜀道。诗人心中未尝不感到悲凉、哀戚,此情积于心之澎湃,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满含愁情的自然景物,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这其实也是一种侧面描写的手法,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诗人将这幅凄清的画卷徐徐展开,此时无声胜有声,以鸟的啼鸣衬托出蜀道的空寂,以动写静,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使人身临其境,真真切切地读懂诗人的内心情感。“只看见,古树枝头鸟哀号,雄雌相随绕于林间。又听见,月夜杜鹃声声啼,悲声回荡空山响。”诗人将内心之哀托于此情此景,引人伤
7、叹!此句与后文的“使人听此凋朱颜”形成前后呼应,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使所表达之意更加鲜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