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筠州学记.ppt

文言文阅读筠州学记.ppt

ID:61531499

大小:787.0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1-02-25

文言文阅读筠州学记.ppt_第1页
文言文阅读筠州学记.ppt_第2页
文言文阅读筠州学记.ppt_第3页
文言文阅读筠州学记.ppt_第4页
文言文阅读筠州学记.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筠州学记.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筠州学记曾巩周王朝日渐衰微,先王们的遗存也就消亡了。到了汉代,六艺经传从秦朝焚书的余烬中复出,读书人于是可以跟着百家继续学习。在那个时候,能够通晓先王之道的人,只有杨雄而已。但是杨雄的文章,世人不知道它好在什么地方。但是出现在那个时代的读书人,他们都在保持自我操守上很着力。他们没有草率简略的思想,对于物质上的索取与给予,官位上的提拔或废退,道义上的取舍,一定会从礼义方面来考虑。周衰,先王之迹熄。至汉,六艺出于秦火之余,士学于百家之后。当是时,能明先王之道者,扬雄而已。而雄之书,世未知好也。然士之出于其时者,皆勇于自立。无苟简之心,其取予进退去就,必度于礼义。从那时候到魏

2、晋以来,社会风气低劣人才匮乏已经很久了。到了当世,才有读书人从千年之外的典籍开始专研,阐明先王之道,来让后学之子觉悟。世人虽然不能全部了解他们的思想,但是却常常喜欢它。所以学习他们的精髓的人,论及道德的主旨,知道应该不在近代追求它:议论参与政事的规矩,知道效法古人不是绕远的。他们不被百家之言所扰乱,不被经传上的解释所蒙蔽。他们像这样的博学,这是汉代的读书人说不能比的。但是现在能够遵从和恪守的人,就不是很多了。所以像《乐》、《易》那样淳朴的风气已经衰微了,那种诡异欺骗浅薄丑陋的风习占了优势。汉代风习太美,这是我们这代人比不上的原因啊。自此至于魏晋以来,其风俗之弊,人材之乏

3、久矣。以迄于今,士乃特有起于千载之外,明先王之道,以寤后之学者。世虽不能皆知其意,而往往好之。故习其说者,论道德之旨,而知应务之非近;议从政之体,而知法古之非迂。不乱于百家,不蔽于传疏。其所知者若此,此汉之士所不能及。然能尊而守之者,则未必众也。故乐易敦朴之俗微,而诡欺薄恶之习胜。此俗化之美,所以未及于汉也。见闻有时很浅薄,但是他的道义很高,和(那种)见闻很渊博,却他的操守不够(一样),这是什么缘故呢?自汉代的读书人是从乡里被推举,所以不能不笃志于自我修养。现今是用文章来选用的,所以不能不专注于学习。至于那些学习深入的,理解到了内心深处的人,也不知道自己到了哪种境界。从

4、这个现象看,那么朝廷喜欢的东西,朝野的人一定比之更厉害啊。难道不是真的吗?让汉代和当今都有学校样的教化开导的方法,那么读书人对于做学问和做人,怎么会有如此之偏颇呢?夫所闻或浅,而其义甚高,与所知有余,而其守不足者,其故何哉?由汉之士察举于乡闾,故不能不笃于自修。今之士选用于文章,故不得不笃于所学。至于循习之深,则得于心者,亦不自知其至也。由是观之,则上所好,下必有甚者焉。岂非信欤!令汉与今有教化开导之方,有庠序养成之法,则士于学行,岂有彼此之偏乎?筠州也算是个州,可是在大江之西,地理偏僻与世隔绝。在庆历初年,天子下诏设立学校,但是只有筠州不能呼应诏令,筠州的读书人认为是

5、个弊端。到治平三年,才有开明之士上报董。董就和郑察看州东南,发现一块地势高旷之地,在上面建造了学舍。两位贤君就带着报呈的文书去了京城,并嘱咐我写篇记。我认为两位贤君对筠州的为政,真的是有所追求的。所以替他们写上我的见闻而成了这篇记,等他们回来之后刻石记录这件盛事吧筠为州,在大江之西,其地僻绝。当庆历之初,诏天下立学,而筠独不能应诏,州之士以为病。至治平三年,始告于知州事,尚书都官郎中董君仪。董君乃与通判州事国子博士郑君蒨相州之东南,得亢爽之地,筑宫于其上。二君乃以书走京师,请记于予。予谓二君之于政,可谓知所务矣。故为之著予之所闻者以为记,而使归刻焉。(选自《唐宋文醇》,

6、有刪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A.故乐易敦朴之俗微微:没有B.故不得不笃于所学笃:专注C.至于循习之深习:学习D.南州之士以为病病:弊病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部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B)A.士乃有特起于千载之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B.以寤后之学者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C.则上所好,下必有甚者焉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请记于予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无苟简之心,其取予进退去就,必度于礼义。(4分)答案:(他们)没有苟且简略的想法,他们对于索取与给予、求进与告退、离开与参与,在

7、礼仪上一定要符合标准。【评分建议】共4分,每个分句1分,语句通顺1分。“在礼仪上一定要符合标准”也可译为“一定要符合礼仪的标准”。(2)不乱于百家,不蔽于传疏。(3分)答案:自己的思想)不被百家(的学说)所扰乱,不被对经义的解释所蒙蔽。【评分建议】共3分,每个分句1分,被动句式1分。(3)则士于学行,岂有彼此之偏乎?(3分)答案:那么读书人对于求学与做人,怎么会或偏重于此或偏重于彼呢?【评分建议】共3分,每个分句1分,反问句式(语气)1分。.4.第二段中,作者指出宋朝读书人存在着怎样的问题?请简要概括。(3分)答案:虽明先王之道但尊而守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